兰陵调(279)
这日绣坊的人过来,捧着一匹素缎给她瞧。因为身上皮症整夜发作,折腾她睡不好觉,她开始数落衣料不够好。孙姑姑说这是旧年的吴江蚕丝,不参杂线,直接织成的素绫,拿它做套寝衣,一点不磨皮肤。
我坐在一旁看,接着说:“不如多做几套,皇后的贴身衣物都换了吧。”
姑姑说:“可惜就这么一匹,做件寝衣差不多了。这类东西做不成夹袄裙裤,库里存的不多。”
小冰的手搭上柔软丝缎,手背还留着昨晚抓挠的痂子,过一会儿,她说:“拿这个做件寿衣吧,赶紧做完,送到安福郡主府,给表姐穿上,好送她上路。”
孙姑姑转头望着我。我见她逐渐清明的脸色,知道这场折腾算熬到头了。她安静不少,皮症退去,胃口好了很多。我放下心,大部分时间又用在中殿。
郭池寄给我一封信,自从春汛决堤后,他头一次联络我。他自己身体很好,只是郑大人的手臂给铁钉扎了,又泡着脏水太久,伤口愈合不好,人也虚弱。如今白天夜里,他总要跟着他,保护他的安全,大概冬天之前,他们都无法回来。
接着有这么一段:“陛下,铜雀台沿洛水铸成,原为一座瞭望台。石台建于水势高地,旁有一尊黄铜孔雀,故而得名。附近平原广阔,许多村庄星罗棋布,渐成水路要塞。只是连年战乱,这里凋零得厉害。朝廷委派保定侯驻守,他将沿河沿支流区域全部圈起,更像一座闭塞的城堡。我不知该如何描述,但此地与京都是两个世界。人们惶恐又凶恶,到处是漏雨的茅舍,吃食只有玉米面和红薯。每月补给的几车粮食,还未清点分送,就遭人一抢而空。陛下,如果我能像前桥阁的人那样说话,千万别让你的子民贫穷。贫穷像身体的毒瘤,比一刀毙命更可怕。”
信的末尾,他问我要了几味药才,以及两车过冬衣物。他没提河道的事,大概明白正式的公文会写,这封信算是私语,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等我折上纸,正好韦伯林进屋,中秋节朝廷放赏,他来与我核对一遍。
安福郡主府办着丧事,那些团圆糕饼、大红锦缎就不送了。金库打好一对长命锁,准备给孩子送去。他一向设想周到,让我挑不出毛病。接着又递一份的礼单,手一抬,竟有几十页,连绵折叠,全是赏给宗亲贵戚的节礼。
他见我慢条斯理翻开,半天也没在最后盖印,就笑道:“陛下,这些都按照往年旧列给的。保定侯那里不要别的,只要酒,那些琥珀酿美人醉,库里有的,就拿些给他。”
我微微笑道:“好啊,哪天喝得他一命呜呼,你们也算功臣了。”
他又说:“冯坚府上清理干净,各房都贴好封条。只是后院还剩许多家奴,将他们送回去,侯爷那里不要的。不如叫城里各户看看,看中的就签个身契,总比叫人四处流落好。”
这些由你们做主,我不在意,继续看礼单。
他随我的目光解说:“这项是给雍州的文房雅器,蝉翼纸、斑竹筒、花尊香炉,当作陛下给学生的贺礼。另赏庐江郡守十个吉祥如意锭,一架山水屏风,春汛时他们给河道帮过不少
忙。元老师在岐州养病,送他两支老参。其他家皆是肉粮布帛,只按品阶或多或少。”
我仔细看了,叫他给郑老四的夫人加送一份。
他连忙说:“是的,臣也这样想。不过没有先例,尚不敢开口。”
“为什么卢文七家也有?他家有得赏的先例?”
韦伯林正色道:“从前没有,不过如今他与陛下是连襟。”
我拿起笔划掉:“等他回来,我亲自赏他。这项当你没提过。”
他低头道是。见我依然未盖印,疑惑问:“陛下,还有何不满?”
我摇摇头,盖上鲜红的印子,好似我恩赏天下的证明。
下午的时候,王琮一行人从雍州回来。他们多留半个月,是奉我的命令找雪莲。尤七曾说过,此花性纯味甘,滋养心神,使人心顺气和。小冰不能动气,吃这个正好对症下药。而且,我心里盘算过,既是她家族带来的病,雍州特有的奇花,或许能治好她。只是这花长在悬崖璧上,十分难找,这次找了半个月,总共不过三支。不过我依然高兴,命人先拿给尤七看,自己往琼华宫走去。
琼华宫向来清静,如今皇后身体抱恙,宫人更不敢打扰。我走到正门,只有孝姑一个守着,她告诉我卢夫人一早就来了,关着门,同娘娘说到现在,午膳都未传过。
我大致知道怎么回事,走到寝殿门槛,听见里面有女人的哭诉声。她立刻发觉我的身影,眼神回转,示意姐姐别哭了。香炉照旧点着,她又不能吹风,门窗紧闭,屋子里怪闷的。
卢夫人想对我申诉,不过被她妹妹喝止,她激动时那股怪异的疯狂劲又来了。等到外人离开,我喊人传膳,按时吃饭才能按时吃药。
“你的病还没好,我会通知绿营的人,先不要叫人进宫看你了。”
她的目光盯住我的脸:“你不告诉我这件事,是害怕我会为难你?”
“你一直为郡主府的事苦恼,我就没说了。”
她坐得稍远些,似乎在揣度这话真假,接着又问我,打算如何处置她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