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弹幕后,肥妻原身觉醒了(253)
“当然不会,我又不傻,没有把握的事情不会去做的。”
“那……万一厂子亏了呢?”
“亏就亏了呗,做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亏了就当买个教训了。”
“呜呜呜,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
“你是我媳妇,我不对你好,还能对谁好?”
江承霄想了想:“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帮小邓从她爸那里把钱挖回来,不过他们家的工厂可能会破产,不知道小邓愿不愿意。”
“她肯定愿意的。”宋晞蓝说,她还记得邓芷瑜说起她爸不肯给她钱的时候那种咬牙切齿,简直恨不得放一把火全家人同归于尽。
宋晞蓝便去找了邓芷瑜,讨论先去贷款试试。
当然,她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跟一份建厂计划书,银行肯定是不会贷款给她们的,得有抵押物。
邓芷瑜一直以为自已条件很好,从不缺钱,但现在仔细一想,其实她什么都没有,没有存款,没有房子,竟是一样能用来抵押的物品都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宋晞蓝先跟江承霄借了一笔钱,写了借条的,把机械厂的全款付了,签订了一份已付款的订购合同。
就相当于在机械厂订购的那条生产线,已经是她们厂里的资产了。
然后再用这条生产线作为抵押,借了一笔贷款,工厂的建设资金终于到位了。
只是这样一来,邓芷瑜自已本人几乎没有掏出什么钱,自然就不能像一开始说的那样,她作为大股东,而宋晞蓝则是以技术入股,只占有一小部分股份了。
邓芷瑜她自已也不好意思占这个便宜。
好在她的目的也只是想要建一家工厂,至于她自已是不是老板,倒也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讨论之后,两人的身份掉了个个儿,宋晞蓝成了大股东。
而邓芷瑜则用她的工厂设计论文,作为技术入股。
又因为这家工厂是跟村集体合作的,所以最终的股权分配是:村集体提供场地和各种政策支持,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并且要求工厂招工必须优先招本村工人。
宋晞蓝个人占股百分之六十,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大股东。
邓芷瑜占股百分之二十。
不过因为早就说好,这家工厂是由邓芷瑜主要负责管理的,为此她甚至都拒绝了学校给她安排的工作,而宋晞蓝是打算做个甩手掌柜的,一来她有孩子要照顾,不能经常出差,二来她还是希望自已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毕竟她家里已经有一个江承霄是出来自已干的了,那她就得求个安稳,万一江承霄的事业那边出了什么事,那她也得养得起家啊不是。
所以现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工厂的事还是由邓芷瑜全权负责,每年的利润中拿出百分之十,作为她的管理分红。
而宋晞蓝,则服从学校分配,去了本市的一家国有食品厂的技术科,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这家工厂主要是生产各种罐头食品的,例如鲮鱼罐头、红烧牛肉、猪肉罐头等等。
在物资还不是那么丰富,各种新鲜菜肉都还得靠排队去抢才能买得到的年代,罐头厂的产品自然是十分高档珍贵的东西,家里存着几罐那都是底气,只有来了重要的客人才能舍得拿出来招待的。
延续几十年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罐头厂的工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宋晞蓝能被分去罐头厂,自然也是让人羡慕的。
就如同以前的里面利民饼干厂一样,罐头厂的职工也本能地拥有一种浓浓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体现在,宋晞蓝第一天去上班,同事们在热情欢迎她之余,都会表现出一种,你能被分到我们厂,可真是运气好的态度。
并且会暗戳戳地打听,她能被分到这儿,家里有什么门路,走的是谁的路子,花了多少钱之类的。
宋晞蓝也是很无奈,这工作确实不是她费心思跑来的。
她就是顺其自然。
而且罐头厂……,说实话,她不太看好。
她感觉如今的罐头厂特别像几年前的利民食品厂,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昔年供不应求的辉煌中。
如果不尽早意识到,这些年随着市场的开放,市面上物资的供应越来越丰富,厂里如果还是因循守旧,不思变通,迟早会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淘汰。
宋晞蓝不知道厂里的领导班子有没有想到过要改革的问题,她一个刚分配过来的小小技术员也接触不到领导班子的决策,但很明显,厂里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想法的。
技术科实在是一个很清闲的科室,宋晞蓝来了好几天了,除了第一天忙了一点,要领取各种办公用品,科长安排了个人带她到各个科室和车间转了一圈认识人之外,接下来这几天,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不仅仅是她,科室里的其他人也一样。
每天早上来上班,先拎起暖水壶去打一壶热水回来,然后拿抹布擦桌椅搞卫生,完了就没事了,给自已泡一杯茶,拿一份报纸,闲聊磕牙半天就过去了。
中午拿着饭盒去食堂吃个饭,中午回来把椅子并一并,从柜子里拿出自已的被子这么一盖,就开始睡午觉。
一觉睡醒,再喝杯茶,看看报纸,掐着点儿下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宋晞蓝知道,其实以前在利民食品厂,办公室里也有很多人是这样上班的,男人喝茶抽烟看报纸,女人打毛衣纳鞋垫,甚至还有人偷偷溜出去买了菜回来,在单位里把菜择好了,回家洗洗可以直接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