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阿哥摆摆手,自己去净房。
回来也不乱跑,拿了凳子坐在床边等耿文华,一边等,一边看书。
耿文华醒过来之前,胤禛先回来了,将他拎到外面:“这几天可做功课了?来写几个字让阿玛看看。”
七阿哥怔愣了一下,顿时委屈:“我担心额娘,这几天没做功课。”
“没做就没做吧,不过现在你额娘好了,你也需得好好做功课了知道吗?”胤禛说道,七阿哥赶紧点头,弘昼说的他能阴奉阳违,但汗阿玛也说了,那他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耿文华一旦醒过来,这身体好转的速度也立马像是飞起来了一样。头两天还只能在床上躺着,第三天就觉得浑身长毛了一样躺不住,非得自己起来,竟是在屋子里走了好几圈。
所以等塔纳进宫,看见的就是站在门口等着自己的额娘,怔愣片刻,她就小跑着过来:“额娘,之前不是说……”
这瞧着,也不像是生了重病的样子啊。
第247章 还是很有必要的。……
身体好转了的耿文华,这段时间就只顾着见人了。
见了七阿哥要安抚,见了塔纳要安抚。随后是进宫的五福晋,四福晋,六福晋,老一辈的还有怡亲王福晋,十四福晋等人。
宫里的熹妃也要上门,顾氏和陆氏也不敢落后。
来来回回十来天,大约是终于确定了她不会死,所以这宫里宫外,也都逐渐的平静下来了。
然而这份儿平静,并不是真的就毫无波澜了。宫里宫外对于耿文华生病这事
儿平静下来了,但另外一件事儿,就是耿文华生病的起因,关于纺织村的事儿,却是再次被提起来。
这次不光是朝堂上官员出面了,连八旗,宗室,也都开始上折子。
不要以为朝堂上的官员都是傻子,那经过一次次的科举选拔上来的,就没有哪一个是蠢笨之人。也就是第一个纺织村,一开始就在耿文华名下,地方小,人数少,更多人觉得那些人是属于耿文华的,一种类似于佃户的存在。
但现在,纺织村的学子站在了人前。
所谓的佃户并不是奴隶之身,反而是自由身,甚至可以是官身,那纺织村的存在,就不再是属于耿文华的一个村子,而是属于大清的一个地盘,一个村落。
朝廷律法,应该是针对于所有的百姓,适用于大清境内所有的地方。连宗族这样的存在,在上位者看来都是可能会影响到皇权的东西,那么纺织村这种地方,就更是……对皇权的一种威胁,说的严重点儿,甚至是相当于耿文华在大清境内,打造了一个国中国。
那么这个国中国,属于谁?
之前耿文华病重,这事儿就暂且平息了一段时间,因为谁也不敢确保这关头要是耿文华死了,在胤禛心里,他们这些参奏皇贵妃的人会不会是逼死皇贵妃的凶手。
怎么说呢,活人是永远争不过死人的,这话放在这里也很合适。
死的是他深爱的女人,为他生儿育女皇贵妃,逼死皇贵妃的是朝堂上对他咄咄逼人的大臣,你说皇上心里会如何想?还不得恨得牙痒痒,但凡有机会,所有参奏过皇贵妃的,怕是都要被皇上给灭了。
所以大家就等着,要么皇贵妃死,皇贵妃只要死了,纺织村也就不成了,就算是有五阿哥和塔纳,两个小孩子能成什么事儿?五阿哥就不要说了,皇位的诱惑之下,他还能记着纺织村这三个字就算是孝心了。塔纳公主嘛,女孩子,嫁出去也就完事儿了。
要么呢,皇贵妃没死,活过来了……这是朝臣们最不想看见的场面。
因为皇贵妃醒过来了,就表示天平的两端又要被放平了,他们想要争夺更多的权利,就必得要在皇上面前参奏皇贵妃,将纺织村这事儿给彻底平了。
所以能给耿文华十来天的缓和时间,已经是给胤禛这个做皇上的退让了。
太医说,皇贵妃没事儿了,身体棒棒的,不用担心会被参奏的折子气死。
于是,这参奏的折子就像是雪崩了,铺天盖地的就冲着养心殿砸下来了。
大约是因着耿文华的这场“天罚”,胤禛几乎是忘记了女人不得干政的铁律,反而是将折子带过来给耿文华看:“这个刘仲,最是狡诈,你看看,这折子话里话外的说纺织村是法外之地,怎么就法外之地了?之前那案子,难道不是依法判决的吗?”
纺织村制定的顶多是规章制度,就是每家多少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地,这些地又需得上缴多少公粮。然后医保费是多少,每年看病能花费多少。
纺织村从不会制定律法。
杀人就要偿命,偷东西就要挨板子,抢劫就要蹲大牢,这些罪犯,可都是朝廷官府派人去抓的,纺织村也从不会私底下动用刑罚,纺织村只会将人送到衙门去。
耿文华不太想看这些折子,觉得看的头晕:“关于纺织村……皇上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的想法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清朝——是一个君权比前面任何一个朝代都要集中的朝代,别看明朝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明朝的权利,也并不会抓在皇帝一个人手里的。
可大清,就能皇上一个人说了算。
胤禛沉吟,他以前肯定是容不下纺织村这种挑衅君权的存在的,什么投票,票箱子给你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