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253)

作者: 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类似刀割的刺痛传来,李明夷微微皱了皱额头。

血液顿时从针孔周围涌出,滴答不停地落在托盘上。

“拔针。”见状不对,他立刻让林慎停止。

拔出的针管又带出一大股新鲜血液,登时淌过脚踝。

熟悉压迫止血操作的谢望眼疾手快拿布帛按在出血点,用眼神示意林慎收拾残局。

“我也没使太大力气啊……”林慎挫败地将染红的针管回收,双手端起托盘。

李明夷一言不发,打量着在铁盖上逐渐开始凝固的血液,慢慢陷入思考。

静脉血倒是顺利取出了,但和理想的情景差之甚远。

与现代常见的空心针相比,鹅毛管的直径足有其十倍粗,对血管壁的破坏不啻于一支小箭。此前虽意外发掘出它作为穿刺针的用途,可要安全地进行采血或注射,必得研发出更小直径的空心管。

一张咧着黄牙的蓝色面孔倏然浮现在他脑海中。

如果交给熟悉银器工艺的蒙山矿工……

“李兄,你看看。”

约莫一刻的等待后,一小片深红色的血痂被两枚金针万分仔细地夹起。林慎将它举在李明夷的视线正中,连声音都不敢放大,生怕一口气就将刚凝固的痂壳吹散了。

李明夷视线聚拢在上面,肯定地颔首。

查看伤情的时候,赵良行已经顺手替他清理过伤口,现在只需将上层血浆凝成的痂膜置入耳道,贴上鼓膜。

“你帮他打灯吧。”

耳道在自然光下不易看清,李明夷将瞳孔笔抛给谢望,自觉侧过脸颊露出伤耳:“按一下笔尾就行了。”

谢望握住这支见过多次的器械,轻轻按动尾端的开关。

几乎不可闻的咔一声。

一束显得有些微弱的灯光从前方射出。

谢望握笔的手明显怔了怔。

“……师兄?”林慎歪着脑袋看去。

和其他器械不同,这支名为瞳孔笔的小圆筒,可以随意控制光的有无。

此前已经司空见惯的事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感觉又截然不同。

“无事。”谢望抽出一只手提拉耳廓,将光线对准中间,照亮了模糊的外耳道。

藏在深处的耳膜清晰映入视线,绷紧的浅白色薄膜正中有个梭形的小孔,边缘布着少量血迹。

看清内里的情况,林慎手臂肌肉越发收紧,以最大的耐心控制着双手,用两枚金针将小小一片血痂送了进去。

穿孔被人工血痂膜覆盖住的瞬间,李明夷明显地感觉到听力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就等血痂膜干燥固定,再取血液封闭耳道就行了,对吧?”①

和李明夷核对完剩下的步骤后,林慎放心地将金针退出。

“手很稳。”出乎他的意料,这个简单的操作竟能得到这人一句夸赞。

林慎拿五指在他眼前晃了晃。

中邪了?

李明夷保持歪着脑袋的姿势,以防还未完全黏附的血痂掉下去,目光带着坦荡的欣赏,从林慎狐疑的脸上掠过。

两根金针,一支瞳孔笔,仅凭这种简陋的装置就一次完成了常规在耳内镜下的操作。

天才之名,恐怕该让贤了。

“收好。”

林慎还偷偷犯着嘀咕,谢望丢回按灭的瞳孔笔,起身往外迈步。

“该走了。”他向师弟递出一个严肃的眼神。

全军合一,安守忠也会立刻戒备,战机不能拖久。

而他们这些军医也须提前筹备医药,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

*

鼓膜穿孔需要静养,肩负主要工作能力的右手臂又不幸骨折,谢望一行归营后,一向热衷于加班的李明夷不得不暂时沦为闲人一个。

闲暇太过就成了一种煎熬,尤其当收到原地待命的指令后,这份空闲就被拉得更加漫长。

而刚刚整顿好兵马的朔方军已经与王思礼、李光进等大将率领的部队合军为一,以郭子仪为军事总指挥,准备直接从咸阳出兵,正式发起对旧都长安的第一次攻袭。

不在名单之列的李明夷只能呆在咸阳军营看书喂马。

人工血痂膜起到了超乎预计的良好收效,短短十日就让他的右耳鼓膜恢复了个大概。然而接受保守治疗的骨折右臂仍需时间愈合,随军也只是增加累赘。身为医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惨淡的现实。

四月春末,晚风和煦,绿草如茵。

李明夷领着那匹玄黑的大马,带去饮马。

马儿性情与其主人一般高傲,倒是同样对吃食不摆架子,走着走着就开始啃起蹄下的草皮。

李明夷摸摸那毛茸茸转动的耳朵,目光在晚霞中慢慢变得柔和。

陪着他这个伤员的,就只剩下这匹后腿负伤、无法参战的马儿。眼下其他人都在紧张地收拣行装,准备明日出征,一人一马守着空阔的草地,倒颇觉天地茫茫。

一个黑点大的身影,逆着日落的余晖,慢慢靠近了马棚。远远地,只见他伫立片刻,朝着四方望了望,接着便向孤零零的人与马一步步走来。

离得稍近些,才看清了来人的身形。

脱了甲衣,那一身单薄衣袍被风吹得贴服,本就瘦削的双肩仿佛被压得更沉了些。

李明夷脱口喊道:“郭公?”

大军明日出征,郭子仪竟还有心情和他这个留守人员一样漫步。

“老夫来看看这马。”

似乎是看穿他的疑惑,郭子仪慢慢踱步过来,回应的同时伸手抚了抚大马光滑油亮的皮毛。

本寻常的一句话,忽地将李明夷的嗓子塞紧。某种压藏许久的心情堵在里面,片刻无法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