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254)

作者: 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正低头啃着草皮的玄马却丝毫没有给元帅面子的意思,被打扰了加餐,当即不甚耐烦地扬了扬马尾以示警告。

郭子仪松开手掌,静静看着它继续吃草,半晌笑了一声:“和二郎一样,脾气傲。”

听他亲昵地提起那个名字,李明夷喉结滚动,低低说了句抱歉。

郭子仪将目光转向他。

他随和地注视着面前的晚辈,口吻平和而从容:“你救了仆固将军,是那一战的功臣,不应说抱歉。”

“我没有做到答应的事。”

李明夷攥紧了垂在身侧的缰绳。

天色近晚,霞光染上云间。低吹的风潮掠过镀着金边的草野,漫起层层绿波。

郭子仪移开视线,望向那天。

“如果医生就可以救所有人,那还要将军做什么?”

风声夹着他深长的话语,呼地滑向天际。那不肯让人察觉的一点思念,也随之飘散至远方。

飒飒的草声中,只听马儿吭哧吭哧地吃着草,长长的马尾左右摇晃,不停驱赶着侵来的虫蚊。

“好好养伤。”郭子仪拍拍战马的后腿,转身迈开步伐,毫无犹豫地走向前方驻扎的重重营帐。

李明夷久久目送着那道踽踽独行的背影。

夜风徐徐,一抹月痕浮现在半明半暗的夜空。明亮的长庚星在其下方升起,照亮了视野尽头,也在草原上洒下一片银白的辉芒。

五月之初的清晨,一声擂动的军鼓震响云霄,正式拉开了唐军收复长安的序幕。五万兵马踏过咸阳城门,在人们的目送中奔赴战场。

此次交战,唐军在兵力上略见优势;然而战场位于长安城平坦的原野,又在燕方主场,对于骑兵同样有天时地利的加持。

双方都派出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强强相遇,有时就看哪方失之毫厘。

站在马厩前的李明夷,就和所有普通关中百姓一样,唯有带着祈祷等待前线传来的战报。

第108章 胆汁样腹水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安守忠将军应击唐军,一战告捷,斩敌……”

坐在龙椅上的年轻燕皇,听着外臣接二连三的汇报,无甚兴趣地垂下目光,打量在墙缝上爬行的一行蚂蚁。

没有思想的小虫,终日碌碌,又是为了谁而营生?

喋喋不休夸攻的文官,终于发现他们名义上的陛下对战事毫无兴趣,甚至都未必听得明白,只得讪讪将目光投向他身侧的那名汉臣。

“陛下身体不适。”严庄持着善解人意的笑容,适时地出来解围,顺手招呼近侍将皇帝送回寝殿。

在他意味深长的目光中,安庆绪缩着脖颈,像个逃课的孩子般走出臣子的注视。

懦弱,昏庸,无能。

早已听过这些对安庆绪的评价,可看到眼前的一幕,一同赶来传捷的燕将仍不禁感到失望。

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士兵,难道就是为了将江山送给这样一个废物?

他的目光逐渐深长,落在那张正在因捷报款款而笑的中原面孔上。

“老夫听人说起,安公据城列一字长蛇阵,智勇退敌,果真是神将无双。”注意到他的眼神,严庄和煦地颔首致意,向下迈出步伐。

“此战你部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必将厚赏。不知安公意下,接下来是否打算继续西进,以诛唐部残兵?”

听到这番恭维,对方只冷冷哼了一声,转身大阔步而去。

正打算与他详谈一番的严庄,步履有些尴尬地停在原地,脸上的笑容瞬间阴冷下去。

他早知那些拥兵在城的大将不会心悦诚服。

击退唐军、守住长安,固然是一桩好事。可除了三原一战,安守忠竟无一败绩,这风头未免太足了些。

而今对他这个天子义兄严防死守,气焰如此嚣张,俨然是打算割据一方。

他卧薪尝胆十余年,苦心经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本该属于他的版图逐渐四分五裂。

难道上天就如此薄待他严庄?

“严公。”

匆匆从殿外赶来的信兵,脸上犹挂着惊慌而仓促的神情,见这位至高的长官神色不豫,片刻不敢上前。

严庄将长袖一拂,竖目道:“何事匆忙?”

那信兵左右看看,踩着碎步小跑上前,低声说了句什么。

其余还未散去的近臣,但见严庄脸色微妙地变化了一瞬,旋即露出一抹会意的微笑。

“你随老夫来。”他用眼神点着信兵,“帮我送一封信。”

信兵跟上他的脚步,小心翼翼问道:“送去长安?”

严庄向着夜色一瞥。

“不,送去凤翔。”

*

首次攻袭长安的失败很快传回咸阳。

占据主场优势又手握王牌之师的安守忠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对于此次战败,多数人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与此同时传来的另一道败讯,才真正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困守了一年的南阳终于坚持不住,撤兵至襄阳。

南阳襄阳关系到运输物资的生命线汉江,一旦被燕兵把控,便等于断了唐军后路。彼时攻袭不下,消耗不了,两都甚至整个国家将不再有收复的可能。

敏锐嗅到机会的燕将田墘镇,立刻出兵安邑,准备乘胜追击拿回河东。

潼关上的高地河东一旦丢失,此前整整半年的迂回与牺牲,都将全数泯灭。

就在绝望逐渐蔓延开时,一个不算重大,却十分意外的消息紧跟着传来——

陕郡太守杨务钦反。

就是这个此前听也没听说过,仅被记载为叛唐反臣的小小太守,竟在这个关键时刻改变态度,选择重新树旗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