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碎璧(169)+番外
许瑶是个闹腾性子,在寺里常常呆不住,虽然慧一多次叮咛让她不要出寺,可她全当耳旁风,干了不少出格事,还觉得老和尚拿她没法子、白长胡须一抖一抖的样子颇为有趣。
最重要的是,她原本就不相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事,从小到大出来这么多次,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不过寺庙周围多是山林,寺里僧人又没有真正能和她说心里话的,所以许瑶心里一直闷闷的。
可不久后,她生命里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把所有的一切都打乱了。
那天她在河边坐着打水漂,突然看见河里飘着什么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个男人!
许瑶被吓得一激灵站起来,但因为生性胆子大些,她竟没想着找人帮忙,而是自己游河里去拖拽他。
那人体格健壮身子很重,许瑶一个小姑
娘推了半天都没法,好在这的河水浅,最后找了根绳子绑在两人身上,半托半抗累个半死才把他弄到岸上。
她开始以为这人已经死了,发现他还有一口气后连忙从寺里把老和尚叫出来,请他救这个人。
慧一看着这男人身上的伤沉吟良久。
从这伤口就能看出来,这人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但他出身佛门,讲究众生平等无有高下,这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不是他该在意的事,所以他听许瑶的话,收留医治了这人。
许瑶像是突然来了兴致,找到了可以做的事,每天给他煮药喂药照顾着他,终于有一天,这人醒了。
他醒的一瞬间头脑昏沉,险些直接杀了许瑶。
后来反应过来什么,才收了攻击的姿态,像是没有任何情绪和欲望似的,一言不发。
因为知道是许瑶救了他,所以对许瑶说的大部分事,他都还算配合,只是问他什么都不说。
明明活着,却和死了没什么两样。
后来相处的日子多了,许瑶才知道,这人叫沈暮。
那天许瑶看不下去他终日闷在屋里,生拉硬拽把他拖了出去。
许瑶撑着脑袋问:“都这么多天了,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啊?”
那人顿了片刻,轻声道:“沈暮。”
“沈什么?”许瑶没听清,“沈木?这名字还真配你呢,一直沉这个脸不说话,倒真像块木头,那我以后就叫你沈木头吧。”
她大部分时间都带在寺里,连景国发生了什么都不清楚,自然没听说过轩国什么人物。
当然,那时的沈暮也的确不算太有名气。
沈家世代从武,到他父亲那辈已经没落,他在军中遭小人陷害,这才流落至此,跟着他的一伙人几乎无一幸免。
许瑶是后来因为意外撞见他和别人的对话才知道的,沈暮旧部找到他了。
那天沈暮和她说出了全部真相。
当时南诏并不安分,常常向北侵扰,许瑶看出来,沈暮做不到不管不顾,所以半开玩笑半认真道:“要不你教我学武吧,我们把你的旧部召集起来,在招募些人,组成一支军队把贼人打回去怎么样?”
出乎意料的是,沈暮答应了。
现在想来,那就是南阁最初的形态。
此后他们近乎日夜相伴,彼此暗生情愫,许瑶不顾慧一劝告,坚持跟着沈暮离开,三年后他们的确闯出了名声,同时也有了女儿沈蓁——也就是现在的文如。
而两年后,随着名声越旺,沈暮突然收到消息,说轩帝知道了他的功绩,想封他为将为朝廷效力。
更令人惊讶的是,轩帝竟让他做当时年仅五岁的时渊的师父。
众人皆知皇帝对这位五皇子的看重,所以可见他对沈暮的重视。
沈暮没有理由拒绝,可唯一顾虑的是,如果答应,许瑶可能真的再难回景国,回许家了。
但许瑶却觉得没什么,知道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劝他应下来。
又是两年,沈暮已成为轩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但所谓树大招风,随着他名声越来越大,性子又耿直,仇家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跟着轩帝打天下的那些人,尤以封、裴两家为重。
最重要的是,轩帝对他的忌惮与日递增。
沈暮察觉到什么,为了保证妻儿安全,想让他们暂时回避到寒山寺,避免有人为挟持他而对她们不利。
他的想法没错,两年后事态果然一发不可收拾,有人传旨说他忠的是时渊而非轩帝,暗中公权私用,军中之人为他之命是从,只怕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话里话外,几乎是指着他的鼻子说他有不臣之心,甚至早有预谋的把妻儿都藏了起来。
因为言者众众,轩帝本就疑心于他,便借势贬了他的职。
不过让事态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的是,当时九岁的时渊气恼不过,多次当面对那些老臣出言不逊,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还在轩帝面前多次为沈暮争辩。
当时的时渊毕竟还是个孩子,不知道正是他的这番维护,才更触了轩帝的禁忌,让他下定决心除掉沈暮。
因为时道瑜当时就是武将出身,这江山是如何得来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不会容许第二个“他”出现。
他的确看好时渊,有意传位于他,可帝王的戒心如悬梁之剑始终高悬,他在位之时,绝不允许任何人做出威胁皇权之事。
无论是为了他自己巩固权势,还是为了时渊之后不会受人掣肘,沈暮都必须死。
因为提前洞察轩帝意图,危境之下,沈暮在众多手下护卫中九死一生逃到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