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王子显然已经在大唐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了,他的大唐话说得很不错。即使是杜松芒布杰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连蒙带猜地弄明白他的意思。
——这位波斯王子,对待武皇的态度,似乎异常热络。难道,波斯人都很崇拜武皇吗?
杜松芒布杰所不知道的是,波斯王子对武皇的确十分热络,但这是有原因的。
此前,波斯王子卑路斯所在的萨珊王朝被大食(阿拉伯帝国)所灭,他不得已,一路逃到了大唐。他的其他兄弟们选择向着东罗马帝国所在的方向逃窜,结果都在半路上被阿拉伯人杀死了。
唯有选择往东边逃窜的卑路斯,成功越过帕米尔高原,逃入大唐境内,并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保护。当时的卑路斯一心想要复国,便恳请李治派军队助他抗击阿拉伯人,却被李治以路途过于遥远为由拒绝。
对于李治而言,除非帮助卑路斯复国对他和大唐而言有足够的好处,否则,大唐和波斯的交情还不足以让他为了波斯而对上阿拉伯帝国。
后来,李治因病去世,武皇登基,改国号为“周”,大周自己内部都发生了一阵又一阵规模不小动乱,自然更没有人会理睬卑路斯这个亡国王子。
卑路斯痛定思痛,在武皇站稳脚跟之后,他瞅准武皇手下缺人的时机,主动向武皇投诚,这才终于在武皇面前有了一席之地。
他这般奉承武皇,目的也十分明确——他希望能够借助大周的力量复国。为此,他愿意做任何事。哪怕是武皇让他的儿子泥涅师去侍奉李令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种时候,卑路斯反而更希望能够通过姻亲关系,加深波斯与大唐之间的联系。
十分遗憾的是,武皇和李令月本人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哪怕泥涅师是一位具有异域风情的俊美少年,李令月对他的容貌也只有纯粹的欣赏,而没有别的想法。
很快,一旁新罗的使者也上前附和着波斯王子卑路斯的这番话。他们的国家不久前出过善德女王金德曼和真德女王金胜曼,他们在发表女子不输男儿的言论时,那是相当有的有理有据。
当然,新罗的使者会选择附和卑路斯的话,并不是因为他们跟卑路斯这个波斯王子关系有多好。地处朝鲜半岛的新罗与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萨珊王朝距离过于遥远,在来到大唐之前,新罗使者和波斯国使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新罗使者选择附和波斯王子的话,同样也是因为他们想要讨好武皇。
新罗第二十八代君主,真德女王金胜曼在位时期,金胜曼为了解除来自高句丽和百济的威胁,选择归顺大唐,成为大唐的附属国。自此,新罗开始使用大唐永徽年号,并推行大唐服饰,进行“唐化运动”。
如今,大唐江山易主,这个帝国非但没有衰弱下去,反而变得更加强大。新罗使者在见识过大周的强盛之后,更是坚定了要抱紧大周大腿的念头。
大周的女皇喜欢什么,他们自然要投其所好。
这位女皇陛下虽已年逾六十,但她神采奕奕,看上去远比她实际的年龄要年轻许多,属于她的时代似乎还会延续好些年。她有一位年纪轻轻就武德充沛的继承人,等到那位继承人坐上皇位,必然会延续她先祖们的风光。
新罗向来识时务,他们愿意向强者低头称臣。只要大周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实力,他们就会始终用恭谨的态度来侍奉大周。
当然,大周要是中途衰弱下去了,他们当然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到了那时,大周也就没有精力再来管他们了……
新罗使者说话语速比较快,再加上他们的话语中带着些口音,杜松芒布杰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不过,从身旁人的反应中,他能够看出,新罗使者所说的话,应该与波斯王子的话大差不差。
他将这一切默默记在了心中。
最后,新罗使者又对武皇说了些什么,武皇看上去很满意。
这时,宴会原本的主角,李晏和李清早已不再是众人所关注的中心。只有一些想要辨认孩子生父究竟是谁的人,仍然在盯着他们的小脸仔细打量着。
理所当然的,这些人一无所获。
两个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他们被带到含元殿中后,对着周围的各路人马兴奋地瞅了一阵,等到殿中的大臣们完成了第一波争论的时候,他们又开始犯困了。
明明周围这般嘈杂,他们竟能睡得这般香甜,仿佛丝毫不知道这宫殿中刚刚因为他们而爆发了一场争论。
武皇挥挥手,命人将他们抱了下去。
“行了,两个神胎你们也见过了,今日的宴会,就到此为止吧。”
闹腾了这么久,她听着这些大臣们争辩,听得耳朵都疼了。
她今日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只是将李晏和李清介绍给他们,并告知他们她所做的决定罢了。
至于这些大臣们能否接受她说的话,她其实并不是那么在乎。反正,她想做的事,最终她都会做成。
在遣散了众人之后,武皇道:“承嗣和三思留下。”
周围的人渐渐散尽,面对神色严肃的武皇,武承嗣和武三思显然有些不安。
别看他们平时在武皇面前姑母长姑母短的,实际上,他们心中对武皇还是有些犯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