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们心中打的那些主意,但令月并不喜欢你们。她对于你们的小心思,也看得十分明白。”武皇道:“往后,你们的那些个小心思,都给朕收起来吧。只要你们恪守本分,看在朕的面子上,令月自然会善待你们。若你们一直屡教不改,惹恼了令月,朕可不会保你们!”
对武皇来说,武承嗣和武三思虽然好用,但也只是稍微重要些的刀罢了,他们并非不可替代。
“这话,朕曾对你们说过,如今,就再对你们说一次。朕对你们的耐心虽比对旁人多些,但朕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
“不要再打令月的主意,也不要对龙凤胎动手。朕是如何惩戒朕的敌人的,你们都见过,朕不希望有朝一日,朕会把这些手段用在你们的身上。”
听到最后,武承嗣和武三思打了个冷颤。
明明武皇就站在他们的身边,在那一刻,他们却觉得武皇距离他们如此遥远。
当武皇用漠然的眼神看着他们时,一股真切的冷意从他们的身上划过。
他们意识到,尽管他们是武皇的侄子,但他们对武皇来说,也并不比武皇手底下的其他大臣们重要。
等到武承嗣和武三思离开后,随侍在武皇身边的上官婉儿道:“陛下对两位王爷,倒真称得上是用心良苦。”
若武皇对武承嗣和武三思完全不上心,她根本不会跟这俩人多费唇舌。她只会默默看着他们踩到她的底线上,然后一举歼灭他们。
在上官婉儿看来,武皇对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耐心,甚至比对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多。
曾经的李贤,如今的李显和李旦作妖的时候,武皇连提醒他们都嫌费口舌。
武皇道:“朕只是不希望继续看着他们犯蠢罢了。好歹是朕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多少也代表着朕的脸面。若他们一直总是做些不着调的事,朕也会面上无光。”
闻言,上官婉儿便明白,这两个武氏子侄在武皇心中,并不是当真比她的亲生儿子重要。她对他们的种种宽容和优待,都是因为他们只能仰仗她,他们对她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愿两位王爷是真的明白了陛下的一番苦心,日后能尽心尽力襄助陛下。”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逻些,吐蕃都护府的建造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李令月在解散吐蕃王朝,并将王朝纳入到大唐的管辖范围中之后,她并没有急着在吐蕃做些什么。
她一面让赤玛伦出面安抚当地的尚族和民众,一面在文成公主的陪同下在吐蕃境内游历,考察吐蕃民情。
吐蕃地区地广人稀,她们主要考察的目标是那些人口聚居的地方,以及吐蕃境内的各项自然资源。
在将吐蕃纳入到大唐的管辖范围内之后,如何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改善民众的生活,并让吐蕃地区与大唐的其他地区互通有无,是李令月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吐蕃地区拥有丰富的医药资源和矿产资源,广袤的天然草场为吐蕃地区的百姓创造了绝佳的养殖条件。
如果能将吐蕃地区的一些东西运出去买卖,民众的生活必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可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入藏之路并不好走。文成公主当初入藏之时,她和她的团队走了两年多,可见入藏之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
看来之后,想要加强吐蕃地区与大唐其他地区的关系,还得将修路之事提上行程。
李令月一边走,一边默默地思索着。文成公主见状,也没有打扰她。
文成公主是大唐的公主不假,可她在吐蕃生活了这么多年,她早已成为了吐蕃的一份子,她当然关心吐蕃民众的生活。
现在,吐蕃与大唐融为一体,大唐未来的君王如此关心吐蕃地区的发展,这在文成公主看来,是一件好事。
文成公主很愿意帮助李令月了解吐蕃,她曾经听说过李令月是如何将安西四镇管理得越来越繁华富庶的。
她希望能够借李令月之手,让吐蕃地区也变得富庶起来,她希望大部分民众都能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而不是只有少数人尽享荣华富贵,多数人饱经沧桑、备受压迫。
走着走着,文成公主和李令月忽然听到了水声。
初时,这声音还有些模糊,稍一不注意就会忽略过去,她们又走了一阵,这水声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文成公主对李令月说:“前面就是雅鲁藏布江了。雅鲁藏布江是我们吐蕃地区的母亲河,它就像是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为我们带来水源,为我们提供沃土。”
这条江水的发源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杰马央宗冰川,雅鲁的意思指的是从天上来。
可想而知,这条江水奔腾而下的场面是多么的壮观。
李令月道:“带我去看看吧。”
……
一连好几个月,李令月都与文成公主一起在吐蕃境内游历着。
吐蕃的许多路段并不好走,尽管她们已经尽量选择了相对比较平缓的路,但当她们结束考察返回逻些的时候,已经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了。
吐蕃地区实在是太大、太广,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全部游遍,依照现在的交通条件,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李令月和文成公主也只是挑了一些地方进行重点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