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船娘生存指南(99)
褚郁告诉褚朝云,上次她托宋大哥带给自己的两百文钱已经收到,他把银钱装在小荷包里,日日都贴身放着。
除却买纸张笔墨用掉一点,余下的分文未动。
最后褚郁请“阿姐”和“大姐姐”放心,他如今一切都好,期待和家人团聚的那日。
褚朝云几句把信上内容说完,褚惜兰便听得忍不住掉泪。
末了,褚惜兰才恍悟道:“诶?三妹妹……你怎么全都能看得下来?我记得——”
她记得他们根本没念过几日学堂就不再去了,甚至褚朝云还因身子骨不好,偶有告假,比她少去了几天。
褚惜兰想问,可褚朝云却不给她机会。
褚朝云伸手将酒壶往她手里塞,然后催促道:“今个李婆子有可能会过来,大姐姐不便久留,先上去先上去,余下的话咱们之后再说。”
褚惜兰实诚的“哦”了声,真以为李婆子要来,便惊恐着端起酒壶,脚步加快的走出去了。
褚朝云浅浅呼出口气,总算糊弄过去了。
其实她也没想到这大祁的文字和现世的差不太多,所以才能完整的看下来。
人走之后,她又默默读了一遍信中内容,褚郁的小字歪歪扭扭,看不出什么笔体,幼稚的像是自创一般。
但却看她心里头热乎乎的。
而且,对于褚郁,她从前还真没多想过什么。
总觉得哪怕原主和褚郁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但褚惜兰跟他们关系亲厚,褚郁对她和褚惜兰的感情,应该也没差多少。
这便是独生子女,始终体会不了亲姐妹、亲兄弟之间那种特殊情感的缘故。
独生子女最多只有堂亲和表亲,但无论是堂亲还是表亲,在她眼中都没区别。
可褚郁,却分的清清楚楚。
褚郁喊褚惜兰“大姐姐”,却始终执着的喊自己“阿姐”,而不是“三姐姐”。
褚朝云哀叹一声,收好信纸。
看来下次下船,还得拜托刁氏给她买些笔墨纸砚回来。
回来暗仓后,刁氏正捧着那碎布条再琢磨,徐香荷被分到了别的活,这会儿大概没忙完,所以屋中就妇人一个。
褚朝云蹬掉鞋子上了床榻,坐到刁氏身边,把褚郁给她写信的事说了一嘴。
刁氏惊讶着放下手里的活,有些高兴道:“这便好了,至少你们姐弟二人能有个说话的地方了。”
提到这个,褚朝云便有些感慨:“不过那位宋小哥,可真是个不错的人。”
“怎么又忽然提起他了?”
刁氏没懂她的意思。
褚朝云展开信笺,指着上面的“两百文”解释道:“弟弟说他上次一共收到了两百文,想来,我带给宋小哥那五十文的感谢费,人家一个铜板都没要。”
不但没要。
若非褚郁提起,宋谨压根都没想告诉他们。
这么一说,刁氏也微微坐直了些:“哟,这孩子怎地还不要呢?平白的叫人家跑腿可不行。”
她想了一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于是便说:“等下次我在遇见他,把这银钱给他补上。”
“别了。”
褚朝云觉得不妥当:“我看那人是个不贪财的,若是再去送钱,便不太好了,还是弄些别的给他吧?”
“那弄什么?做点吃食?”
刁氏又问。
褚朝云没应声,毕竟她暂时也没太想好。
歇了一会儿,抬头就看到刁氏那一双眼红的吓人。
褚朝云忙从她手里抢过布条,往针线筐中一丢,故作严肃道:“哎哟,这是累的多狠了!从现在一直到睡觉,您可都不准在研究这个了。”
刁氏揉了几下,浑浊的眼底渗出些许疲惫:“没事,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你知道的,我是个待不住的性子。”
“待不住也要待。”
褚朝云按住她的手,直接把针线筐拎起下了床,“今个不算冷,去船头吹吹风,好好休息一下眼睛。”
刁氏无奈的笑出一声:“瞧瞧你,什么心都要操,小心变成小管家婆了。”
褚朝云嘿嘿一乐:“我可不是管家婆,但我专管着您!我该是您失散多年的亲闺女才对~”
她装作凶巴巴地又说一声:“不许在琢磨了,针线筐我暂时没收!”
说完,人就一股风似的跑了出去。
褚朝云把针线筐放到自己屋里之后,就快步上了木梯去接着干活。
可她不知道的是,本是无心的一句玩笑话,却惹得刁氏眼睛更红。
妇人伸手抬起窄窗,沧桑的目光望向船板上的碎金,吹了许久的风之后,她才哽咽一声:“你要真是我的亲闺女……那可太好了……”
似是屋中过暗,刁氏此刻倒有些渴望日头落在身上的暖意,妇人有些坐不住了,便起身踉跄着往外走去。
她辗转来到船头。
午后的船头稍显宁静,船娘们这会儿都留在暗仓歇息,冬日的风怎么说也是有些凉的,但刁氏却感觉不到。
她只是呆呆地看向河面泛起的涟漪,默默又流了一会儿眼泪。
然后,望着下方深不见底的水流——
河水不甚清澈,并不能看到下方都有些什么。
但刁氏只是看了一眼又一眼,随即呐呐道:“水下……一定很冷吧?”
与此同时,西码头处不知何时也多了一道人影,钟管事淡淡的目光瞟了一眼刁氏方向,不知想到什么,也往水下那处看了过去。
两名妇人,一人在码头,一人在船上,皆对着同一处怔怔发呆。
又过了没一会儿,二人的身影同时消失在原地,只留下一条窜上来找食的小鱼,小鱼不知疲倦,吐了一串泡泡,又欢快的游的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