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10)

作者: 元余 阅读记录

施元夕离开这三年,大梁皇帝都换了两个。

乐书口中的先帝,正是三年前的恒王。

按照时间推算,在施元夕离开京城后的三个月后,皇帝驾崩,恒王登基为帝。

新帝励精图治,登基两年内一直都格外勤勉。

可就是太过勤勉,导致心律不齐,八个月前,他在批改奏折时,骤然暴毙身亡。

三年前他还是恒王时,朝中党争激烈,成年皇子几乎没留下几个。

新帝登基后,又清算了两人,令得他暴毙身亡时,他的兄弟中只余下了一个尚不足五岁的奶娃娃。

新帝膝下并无子嗣,无奈之下,朝臣便只能拥护幼子为帝。

“如今垂帘听政的太后,可是当年的魏皇后?”施元夕问。

乐书点点头:“是,太后是先帝的生母。”

施元夕挑眉:“那少帝的亲生母亲呢?”

乐书一愣,倒没想到施元夕提及了一个不甚熟悉的人,她努力回想了下,才道:“您说的是周太妃吗?”

“少帝登基前,她在宫中品阶好像不是很高,再多的,奴婢便不知道了。”

施元夕听了后,心中大概有了个脉络。

国子监和前世的大学不一样,是朝廷机构,与朝堂也是息息相关。

她现在一无所有,想要争权,需得要一步步来。

进入国子监,便是她的第一步。

施元夕穿到现代时,她那具身体已经有十五岁了,是个孤儿,在福利院中长大。

她骤然穿越,脑海中却什么记忆都没保留,好在福利院这种环境里,很少有人关注她。

她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慢慢了解那个时代,先读了大学,后面转了学科再考入了中科院。

在考入了中科院前,她在大学时主修的学科,就是国学。

除此外,这十五年内,她如同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读书学习。

在专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可这不代表她就一定比普通的学子强。

她从前就读的女学,所教导的都是一些怡情的东西,有琴棋书画,却无四书五经。

接触这些东西,也是在现代。

但现代教育是区别于大梁科考的,专攻此一项的人,未必比她差。

她花费了十五年学习,旁人也花了十几年读书,认真说来,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过,好消息是她的运气不错。

从乐书给出的消息中,不难看出大梁朝堂目前比较混乱,先帝暴毙后,各方争斗严重。

这次的国子监入学考试,也不知是在何种争斗下变成了这个样子。

但糊名阅卷,正好方便了她。

她离京三年,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基,如果采用寻常的考试方式,以她的身份,未必能取得像样的成绩。

如今却是不同。

机会就在眼前。

施元夕看了眼手中密密麻麻的书籍,眼下局面造就了她的好机会,她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抓住这次机会,打响她在国子监的第一炮。

第6章 中了!

历来国子监招收新学子,都是件备受瞩目的大事。

今年这般特殊,是以到入学考试开始前,京中已经格外热闹。

因参考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还没开考,便已经有几个学子受到了各方关注。

萧氏有吩咐过底下的人,注意施元夕的动向,可到了入学考试前,都没见到施元夕踏出院子一步。

在她院里洒扫的小丫鬟来报,说是她每日都在温书。

“这三小姐,难不成是真打算考入国子监中?”汪管事惊奇道。

萧氏平静道:“国子监考的,是经史、策论和算学等,且参与考试的,还有不少举人。”

她不否认施元夕聪慧,可这些东西,若要自己钻研,尚不知道要花多少年月。

那些举子一直学的就是此科,施元夕要通过考试,其难度不亚于她再找一门极好的婚事。

“她既是还算安分,便不必多管了。”

到入学考试这日,天空放晴,碧蓝天际下,国子监门口挤满了参考的学子,还有自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人。

“听闻这次考试,许多东西都参照了科考,加上糊名阅卷,叫很多从前不得志的举人都远赴而来参加考试。”

“是啊,从未见过国子监门口这么多人,参考的人都要比国子监学子要多了吧?”

“这是自然。”

正门口立了一个大锣。

时间一到,大锣当即被敲响:“学子入院——”

声音响彻天际,人群中沸腾不已。

国子监的大门大开,所有参考的学子,皆排队接受检查,方才能入院。

入院前检查很是漫长,所以给了学子们三个时辰入场。

只是在第二时辰时,便已经有大批学子入了场,留在了门外的人不多。

女学子那一列人是最少的,偶尔出现一位,便会引得全场关注。

一直等到了闭院前两刻钟,才消停了些许。

此时几乎大部分学子已经入了院,门外只余下了零星的几个学子。

来送人的,看热闹的,也都散了大半。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还持续关注着这边。

旁边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施元夕被乐书拉着,慢慢下了马车。

她们其实到得很早,可到地方后,施元夕还在不紧不慢地看着书。

她这几日书不离手,张妈妈和乐书都不敢打扰她。

等到国子监门外催促的锣声响起,施元夕才收了书。

她到大门口时,整个国子监门外只剩下了三个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