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9)

作者: 元余 阅读记录

只一眼,便让他再也挪不动脚步。

庙会结束后,他派人将施元夕送回施府前。

施元夕便用清冷的嗓音,说出了她的身份。

她说她是施家二房的女儿,问他真的要送她回去吗?

他应了。

她从一开始就说清楚了她的出身,是他毫不犹豫地应下,却又在关键时刻放弃了她。

如今倒是指责起她的用心来了。

姜浩心头翻涌,喉咙仿若被人灌下了苦汁,那涩味一路蔓延到了心口。

话已经说到了这里,他已经看见那莫名消失的施家下人,从拐角处走了过来。

他心里却还仍旧抱着一丝侥幸。

姜浩抬头问她:“那今日呢?”

施家这一切的准备,她刻意等在了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总不能是时隔几年,旧事重提,就是为了折辱他一番。

施家做出这样的安排,就不怕他真的翻脸吗?

施元夕已经起身,从他身边走过时,他能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存在,那张他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面容,她的声音,她的呼吸。

然后就听她漫不经心地道:“你心里不也清楚了吗?施家给了我两个选择,我选了第二个。”

姜浩当即心如死灰。

无数念头涌入他脑海中,他想问第一个选项是什么,想问她究竟是何想法,想知道施家有没有逼迫她。

可当她散漫地从他身侧走过时,他却连半个字都吐不出口。

因为她已经充分让他感受到了她的态度。

施元夕不屑与人为妾,更不想同谁人争抢他这个人。

甚至昔日里那些背叛,她也根本没有在放在眼里。

今日还能再见他,纯粹只是在完成施家给的任务。

她根本就不在乎他!

姜浩一时难以呼吸。

可他心痛难耐也好,追悔莫及也罢,都不被对方放在眼里。

姜浩再抬头时,施元夕早就已经走远了。

施元夕就这么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姜浩。

萧氏听到了底下下人来回报的内容时,心情颇为复杂。

一方面庆幸施元夕不留情面,没给姜浩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

另一方面又觉得心中颇为不是滋味。

施元夕那番话,骂的可不只是姜浩。

她将姜浩比喻成镶金边的王八,而萧氏跟施婼,却把这只王八当成金龟,抱住了便不撒手。

萧氏心头既窝火,却又不能说施元夕的不是。

那姜浩当日便失魂落魄地回府去了,谁都不见,把自己锁在了房中,不进水米。

等来日让施婼主动示好,敲开了他的心门,这婚事便算是保住了。

萧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能说施元夕什么?

底下的妈妈瞧着事情差不多解决了,就往萧氏跟前递话:“如今事已经办成,您何不让人将她再送回越州去。”

“免得将她留在这里,又招惹出些祸患来。”

萧氏如何不想?施元夕不受控制,留在京中到底是个隐患,但施元夕已过了国子监的生员审核,不日便要参加入学考试。

这事已经过了明路,她这会将施元夕送走,不合规制,国子监那边也会有异议。

萧氏便道:“不急,且等着看。”

国子监考试内容太难,寻常学子都不一定能通过,何况是施元夕。

届时她若落榜,便可顺理成章把她送走。

入学考试女子通常都无法考过,大家都如此,也不会辱没了她施府的门楣。

萧氏心中笃定,便不再去管施元夕。

此前因为姜浩的事,萧氏盯她盯得紧,也不让她踏出房门半步。

如今松懈下来,施元夕也没出门,而是让乐书去了京中各处学子聚集之处走动。

乐书从前在她身边,就是当大丫鬟培养的。

这些年在越州吃了点苦,却也成长了起来。

施元夕备考国子监,府中都知晓,她出门去给施元夕买书,顺便打听了消息回来。

天色已晚,施元夕还坐在了书桌前温书。

房间里点着烛火,乐书进门后,先喝了一大口茶,才开口道:“打听到了。”

她神色严肃:“这些天书肆里挤满了各地来的学子,从他们言语中,听闻这次的国子监入学考试将尤为严格。”

“除国子监祭酒外,另会派遣两名官员主持考试。具体是哪两位官员,眼下均不得而知。”

“不过已经明确了会将所有的考卷糊名,且进行二次誊抄,再行批阅,奴婢听那些学子说,这等程度,已跟科考判卷的要求差不多了。”

施元夕闻言,放下了手中的书。

她抬眼看向乐书,问:“其他的事呢?”

乐书心头一跳,哪怕这会夜色已深,她却还是先警惕地看了眼窗外,将窗户关上后,才低声回施元夕:

“朝堂上的事,乐书不懂,不过从这些学子话里,倒是常能听到几个名字,便是魏阁老、刘尚书还有……”

乐书微顿,看了眼施元夕:“谢郁维谢大人。”

谢郁维是朝中重臣,提及他倒也正常。

只听这么几个名字,几乎是没办法做出任何判断的。

施元夕也接触不到邸报,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

好在乐书作为大梁百姓,明面上的事还是知晓的。

“……先帝驾崩后,朝中再无适龄皇子可以继位,如今的皇上,年级尚小,只是个五岁的奶娃娃。”

“少帝年幼,无法亲政,便由太后垂帘听政,决断朝纲。”这些事普通百姓都能知道,只是施元夕失智三年,才会半点不知。

那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