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264)

作者: 元余 阅读记录

施元夕只当做没看见,安静站在一旁,等着早朝开始。

她没去看江源,也没往谢郁维的身上看,全然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早朝时分。

今日早朝不知为何,气氛有些沉郁。

上首的魏太后如此,底下的官员亦是如此。

因着昨日宫中的变故,早朝开始后,魏太后并没有直接让宫人宣读圣旨。

既是已经知道翰林院里埋了颗钉子,那魏家便不会像之前那般定好的行事。

只是刑部尚书之位对于魏家来说还是很重要,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得要看施元夕出什么招。

僵持之下,朝上出现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魏太后坐在了上首,淡声道:“刑部尚书之位,诸位可有人选了?”

此言一出,朝上当即被引燃。

施元夕抬眼,看到了几个翰林院官员对视了几眼,显然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她微顿,在这满朝热议刑部尚书一事时,走了出来,开口却道:“皇上,臣有事要奏。”

魏太后的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

朝上气氛古怪,魏太后虽未言明,可在场的人都清楚。

刑部尚书正二品大员,这样的事情上,哪里轮得到施元夕来说话。

施元夕在各色目光注视下,面容镇定地道:“翰林院中大学士袁成海、王修齐,学士魏高等人,与朝中官员勾结串通,行结党营私之事,收受贿赂无数。”

“作为天子近臣,却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此等行为,非但辱没了我翰林院之名,更是辜负了圣上信任。”

“实在是……”施元夕定声道:“罪该万死!”

果然来了。

魏太后面上冷笑,她以为手里有个江源,便能肆意妄为了?

“证据呢?”魏太后冷声道:“在朝上指认上峰,且还是这般严重的罪名,施元夕,你可知晓自己在做些什么吗?”

“微臣明白。”施元夕微顿:“翰林院中,郑奇明郑学士及学士江源便是人证。”

她一开口,就指认了目前翰林院中职权最高的几位官员。

江源神色微沉,昨日施元夕并没有细说自己的计划,只说刑部尚书之位不能让魏家随意处置,需要他在朝上做个人证。

江源自是应承了下来。

事关重要位置,施元夕和魏家必定会因此事反复拉锯,他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信息透给施元夕。

朝上作证也并无不可,毕竟他如今在魏家那边也已经漏了身份,再遮掩下去也没了作用。

只是他没想到,施元夕步子迈得这么大,竟是上来就弹劾多人。

……但好的是,她的人证不只是他。

江源抬头看了眼,郑奇明已经走至殿中,郑重地道:“臣可以为施大人所言作证。”

江源微顿,抬眼时隐隐对上了远处之人的目光,他未带犹豫,亦是走了出去,缓声道:

“微臣亦然。”

整个大殿上都闹腾了起来。

魏家有意抬出一个新任的刑部尚书压徐京何一头,这事许多官员都清楚,只是这圣旨还没颁布,便被施元夕提前一步阻断。

这等情况下,很多人都以为,她口中那个结党营私,指的是魏家属意的那个刑部尚书的人选。

江源也是这么想的。

那魏家一派的官员道:“施大人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事情都没说清楚,倒是先拉出来了两个人证。”

“是啊,既是结党营私,那与何人来往,又做了什么事,可有确切的证据?什么都没有,那岂不是由着你们在此胡说八道?”

“启禀皇上,据臣所知,郑大人已经多年没有参与翰林院中事务了,江大人虽有涉及,可多半只涉及到一些文书、编纂之事。”

“施大人开口就波及这么多的翰林官员……此等行为,请恕臣等不能苟同。”

施元夕站在了争论的正中心,见状神色坦然,没有半点游移,只轻抬头,定声道:

“此事之上,诸位大人应当比下官更加清楚才是。”

这话一出,殿上蓦地安静下来。

刚才神色激动的一众官员皆是一顿,不明白她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直接道:“你突然弹劾上峰,朝上的其他大人如何能清楚你说的是什么事?”

江源亦是回头,没太明白施元夕的意思。

边上的徐京何抬眸,看向了她。

翰林院中,确实是有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举朝皆知。

而且那件事情,还是徐京何亲手查办的。

满朝文武注视之下,施元夕不疾不徐地道:“启禀皇上,臣所说的,便是今岁的春闱舞弊案。”

一时间,满场皆惊。

春闱舞弊案!?

此时已入了秋,正是金秋九月,距离那件事情都已经过了大半年,是以谁都没想到,施元夕会在这个时候,把这件事情又翻出来说!

这让原本打好了一肚子的腹稿,准备辩驳翰林院和那位‘准’刑部尚书关系的大臣,当下都愣住了。

以为她要说新事,她却把旧案给拉了出来!

施元夕抬起头,漆黑的眼眸中没什么情绪,说出口的话,却能让整个殿上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春闱舞弊案中,以前任翰林大学士柴平之死而草草结案,后续却牵连了三位股肱之臣直接致仕。”

“当时因其案子影响深远,朝中也怕波及到三年一度的春闱,所以在柴平死后,未曾深究。”

“可凡做过的事情,便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殆尽。”施元夕说及此,直接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