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光她只想夺权(265)
江源转过头去看,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昨夜他与施元夕商谈时,摆在了她手边的东西。
她从一开始打算针对的,就不是刑部尚书之位,而是……清算翰林院。
施元夕没有第一时间将东西呈递上去,而是转向了旁边的一人。
“敢问梁大人,柴平所犯下的是何等罪责?”
大理寺卿梁皓微顿,随后道:“结党营私,贪墨受贿,且还坑害忠良。”
“……罪名共计十来条,还背负了人命在身上。”
施元夕轻点头,展开了手中的册子,补充道:“柴平所杀之人,多半都是出身孤苦且没有倚仗,又考取了功名的举子,他在坑杀举子后,调换了他人户籍,让买通他的人冒名顶替,平步青云。”
她说到了这里,骤然抬头,看向了翰林院中的某位官员,冷声道:“这些事情,魏高魏大人应当都知晓得一清二楚吧。”
打从进翰林院后,施元夕就注意到了这个人。
魏高,魏昌宏的魏。
后来听郑奇明说,这个人是魏家的远房亲戚,但因为同姓魏,又确实有几分才学,所以得了魏昌宏的赏识,进入翰林院后,一路升迁。
如今已经坐到了侍讲学士的位置上。
正四品官员,侍讲学士,多响亮的名号。
魏高所谓跟魏家的亲缘关系,其实就是个出了五服的远亲,若不是姓一个字,甚至都难以牵扯上关系。
他本身出身贫苦,没想到入仕后,却也成为了刽子手。
那些事情是柴平主导,可他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了这么多事情。
自然是拉着大半个翰林院共沉沦。
魏高就是柴平此前最为得力的帮手。
方才被施元夕在朝上弹劾时,那魏高都没什么太大的表情,此刻却骤然变了脸色。
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施元夕,沉声道:“这些事情都是柴平一人所为,施大人不能因为在翰林院中不受重用,就将所有的翰林官员强行跟柴平联系在一起!”
“皇上,此乃诬告!”另外几名官员反应过来,亦是高声道:“还请皇上为我等做主。”
魏昌宏亦是道:“春闱舞弊案早已拍板定案,如今你随便几句话便想要将其推翻,你将我大梁朝堂当成什么了?”
施元夕却连半步都没有退让,直接道:“魏大人这句话不应该问下官,而是应该问翰林院才是。”
她抬手,竟是直接指向了那些官员:“这些人在柴平的手底下行事,那此前被太后发落了的张学宏,还曾是柴平的左右手。”
“柴平犯下的事情,他们没有半点牵涉其中!?”
其实在柴平之事后,翰林院便消停了很久,除了之前被施元夕点出忽视小皇帝功课这一事外,他们是轻易不在朝上冒头了。
其根本原因嘛,自然是因为洗不清。
当初施元夕通过郑奇明的手,传递消息给被魏家推出来顶祸的三个老翰林。
后来事情查清后,三个老臣便没了在朝上立足的余地。
先后辞官。
柴平也被徐京何直接下令斩首,事情到此处便该结束了。
可施元夕却清楚,徐京何那边私底下还在搜罗证据。
同样的,这件事情她也在做。
且她的速度要比徐京何快。
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那三位老翰林,给她提供了大量的线索,魏太后又想着给她个虚衔,让她成为朝上的摆设,机缘巧合下让她进了翰林院。
她在翰林院中是没有任何的职权,也接触不到重要的文书。
可翰林院藏书,翰林院编纂的东西,这些摆在了明面上又不涉及机密的内容,她都能触碰到。
短时间内,她便抽丝剥茧般发现了很多事情 。
比如编纂的内容上,写的人是某位翰林院官员,但最后签署名字的人是魏高,或者是袁成海。
很明显,这二人加上张学宏,就是从前柴平的左膀右臂。
柴平自己吃肉,也没忘了让他们跟着喝汤。
后续她让影卫顺着查,便查到了柴平送给了这几个人一人一个庄子。
某天晚上夜黑风高,她让影卫扮成盗贼,潜入了那田庄中,发现庄子内看守严明。
柴平出事已久,若还有东西,只怕也已经被他们处置了。
留下的庄子只是个空壳子,又比较明显不好出手,所以才派人看守起来,轻易不让人接近。
但她说了,所有的事情只要做了,便一定能够查到踪迹。
她的人蹲守在了庄子附近许久,终是从那些看守庄子的人口中得到些重要内容,说是柴平死后不久,主人家便接连变卖了不少的东西。
只是这个尚且还不能构成证据,所以她干脆先一步向张学宏下手。
先将张学宏驱逐出翰林院,张学宏被贬,又被罚了俸禄待在家中,时间一久便露出了破绽。
他让手底下的人将家中余下的古玩字画抛出,被施元夕的人蹲守到,从那些东西,一路查到了柴平的妻眷身上。
确定了他手里大笔的银钱和开支来自于柴平。
此后这些证据,又在江源那里得到了印证。
江源说从前柴平尤其喜欢在府上大行宴席,翰林院中大部分的官员都会参与其中。
酒过三巡后,柴平还会让人亲自送他们回府,再给每个人送上一盒府上大厨亲手所做的糕点。
“所谓的糕点,其实便是他们与柴平狼狈为奸分得的金银。”施元夕冷声道。
“此事之上,如若这证据诸位不能信,那便还有柴平府上的下人,张学宏夫人的陪房,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