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光她只想夺权(381)
只要施元夕等人留在朝上,他的主要注意力肯定是放在施元夕身上。
两个官宦子弟,便是有所关注,也不太可能像盯梢施元夕那样,将其一言一行都放在心上。
再有就是……
施元夕轻声道:“此前部署的吴、朱两家之事已经生效,如今正是朝中斗争激烈之时。”
“太后坐镇殿上,只需轻轻抛出几件事,便已足够令其焦头烂额。”
只要朝上争斗不停,施元夕等人一切如常,便是谢郁维后边有所察觉,也不可能立即反应过来。
派王恒之和李谓二人前去是存在极大风险的,他二人没有官身,确实是不太引人瞩目,但身份上不够,同样也会阻碍他们行事。
很有可能耗费一番心思,却得到个一无所获的结果。
这二人,毕竟只是两个国子监甲三级生。
李尚书神色复杂,抬眸看向殿上的周瑛。
他心中必然是希望李谓能得到这等难得的机会的,可这事如何定夺,还得看周瑛的意思。
殿上的周瑛与施元夕对视了眼,沉声道:“既是如此,便传哀家旨意,命王恒之、李谓二人做好准备,明日便动身前往江西。”
“是!”
事情落定,次日一早,王恒之带着两个小厮,对外称他远在兖州的祖母生了病,他要回乡探亲。
在早朝开始前,便悄悄离开了京城。
李谓扮做他身边的小厮,带着几个施元夕秘密调遣到他们身边的影卫及两三把火铳,飞快离开了京中。
京城作为皇城,平日里来往之人众多。
谢家的眼线注意到王恒之离京一事,查探过后,发现一切属实,他的马车也确实是往兖州方向去的,便未再过多关注。
倒是朝堂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早朝开始,以谢郁维为首的一众官员,便连番抨击京城布防一事。
这事吵了许久,两方各不相让,官员们都已经习惯了。
没想到的是,那前几日还在周瑛面前一副谄媚模样的朱御史,今日却变了副嘴脸。
他提步上前,开口便道:“禀皇上,布防一事是在兵部尚书入刑部问话时敲定,引发诸多争议,皆是因兵部侍郎罗大人草率定论所致,兵部关系重大,断不可让人随意做出决断。”
“由罗大人引发的争论,也该让他来解决。”这朱御史话里的意思,便是要拿罗明正问罪。
那些世家见状,纷纷上前附和。
殿上的周瑛没什么表情地道:“依据你的意思,调换布防之事是哀家的意思,朝上是不是也要拿哀家来问罪?”
朱御史神色一紧,忙高声道:“太后圣裁,臣绝无此意,只是布防交由兵部审理,罗明正确实失职……”
他话还没说完,便被周瑛直接打断。
周瑛冷笑道:“你们既是觉得兵部事务交由一人决断,难以服众。”
“那么正好,兵部侍郎一位空缺许久,也是时候补上了。”
“传皇上旨令。”周瑛目光轻移,落在一人身上:“翰林院侍读学士施元夕,德才兼备,深得朕心。”
“即日起,命其兼任正四品兵部侍郎一职,同罗明正一起,掌兵部内务!”
第128章 刑部尚书
朱御史满脸惊色,猛地抬头看向殿上。
布防之事还未解决,周太后便让施元夕出任兵部侍郎一位,这位置真让施元夕坐上去了,日后朝上军中可还能有世家的立足之地?
这番话带来的效果显著,朝上瞬间喧闹开来。
以谢家为首的各大小世家,皆是站出来请命,想要让周瑛收回旨意。
“兵部侍郎之位,关系到朝堂军中,责任重大,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另行定夺!”
“六部官员晋升有其准则,施元夕此前从未在六部中任职,虽得皇上信赖,可到底资历尚轻,若让其直接越过众多六部官员胜任侍郎,此后该如何服众?”
“兹事体大,请皇上三思。”
一时间,满朝上下,只能听得一片反对之声。
周瑛静坐在殿上,见状轻抬头,不带情绪地看着底下激动的大臣们。
已经颁布出去的圣旨,遭到这么多臣子的反对,她面上却不见任何的恼怒之色,只冷眼看着谢家那一派的臣子,道:
“兵部之位,满朝上下,谁能越过施元夕?”
她目光落到其中一人身上,冷声道:“顾安仲,你来告诉他们。”
“放眼整个大梁,可还有第二人能造出双管突击火铳?”
“魏氏一党谋逆叛乱,朝上的天子亲卫是用什么平定的内乱?”
“边疆鏖战许久,最后又是凭借什么东西击退的北越?”
“砰!”周瑛用力拍向扶椅,声音之大,足以令得整个殿上的大臣俱是都安静了下来。
她冷睨着这群人,沉声道:“兵部不谈论军中贡献,不谈论武器,不谈论统筹全局,谈论什么?”
“谁在朝中资历最深?谁的人脉更盛,还是……谁更能得世家门阀的青睐?”
殿上的大臣俱是变了神色,世家兴事,却不敢在明面上违逆殿上之人,对视几眼后,只能上前道:“臣等不敢。”
周瑛冷笑:“是不想,还是不敢?”
“今日哀家倒是要看看,朝上谁人能够越过施元夕,担任这兵部侍郎一位!”
满朝俱静。
那些世家又惊又怕,周瑛这话里的意思,颇有些让他们用自己的头颅,去对抗那双管突击步枪之意。
这些时日他们不断与朝上纠缠,以至于许多人都忘记了,施元夕手里究竟掌握着什么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