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月光她只想夺权(382)

作者: 元余 阅读记录

谢家官员心头狂跳,不敢回答周瑛这番话。

路星奕却在此时抬步向前,沉声道:“边疆一战,施大人所造的武器功不可没,更是决胜北越的关键所在。”

徐京何缓声道:“北越一战后,大梁名扬四海,从前边境蠢蠢欲动之人,皆换了副姿态。”

“朝中兵马未变,有所精进的只有武器。”徐京何轻抬眸,目光幽远:“臣倒是想问,今日站在朝上的诸位,有谁曾为兵部立下过这等功劳?”

满朝官员,谁有资格说施元夕不行?

徐京何目光所及之处,无人能正面回答他的话,他收回目光,淡声道:“兵部侍郎一位,非施大人莫属。”

此后,朝上保持缄默的大部分官员,皆是开口道:“皇上英明。”

这世上,没有任何道理,可以压过绝对的事实。

尤其,施元夕那方不仅占着道理,还持有能荡平一切反对之言的强势武器。

事情落定,当天夜里,谢郁维便召集所有官员,于府中议事。

周瑛态度强势,施元夕又占尽优势,此事没了回旋的余地,在场的官员脸色都算不得好看。

谢郁维神色倒还算平静。

在牵头世家针对布防一事前,他们就知道周瑛一方对兵权、武器及兵部之事有着天然优势。

施元夕升任兵部侍郎,倒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他抬头看向屋内的其他人,缓声道:“布防一事仍可继续推进。”

就算施元夕入了兵部,顶上仍旧有顾安仲坐镇,场面对他们来说还不算太坏。

更重要的是……

“周太后临朝时间尚短,手中最为得力之人,便是施元夕。”准确的来说,是施元夕参与之事太多,又立下众多功劳。

她在翰林院中担任的官职,只算作天子近臣,没有直接掌权。

换句话说,就是周瑛手底下也只有这么一个施元夕,她领了兵部侍郎一职,便没办法涉足其他。

朝中空缺的,可不只是一个兵部侍郎。

谢郁维想要的,是借由这件事,让谢家的人,顺理成章地掌握实权。

他眼眸深沉,开口道:“谢氏之中,已有几人任期已满,择日便会折返回京。”

“六部之中空缺众多,其中重点,当属吏部。”

王瑞平为首,底下也还有吏部侍郎的位置。

谢郁维的意思,是要将他的亲二叔谢毅,推上吏部侍郎之位。

另有,一直空缺着的刑部尚书一位,他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徐京何已经表明立场,那此后行事,便无需顾虑江南徐氏,朝中重臣众多,没道理人人都得要避开刑部,让徐京何一人独揽大权。

谢郁维抬头,看向在场官员,沉声道:“刑部尚书一位,当出自世家。”

与世家来往,不能一力打压,世家重利,他便抛出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谢郁维眼眸闪烁,道:“无论诸位打算推举谁人担任刑部尚书一位,谢家都会鼎力相助。”

他抬手,将身边的东西打开,往前推了些许。

书房内灯火通明,官员们皆能将此物看得清楚。

是中书省的印章。

这就是谢郁维的诚意。

那天以后,谢府门庭若市,来往之人众多。

原本还在观望的世家,纷纷按耐不住,主动与其相商。

谢郁维在谨慎考量后,选定了其中一人。

刑部与其余几部不同,能在刑部任职的官员,都必须熟知大梁律令,符合这个条件,行事又还算稳妥的人,只有一两位。

反复考量后,终是选定一人。

此人乃是平西巡抚,今岁已有四十,其背后的世家门阀,在京中也算是颇有手段。

各方面都符合谢郁维的要求。

两边达成一致后,谢家先一步出手,在吏部之事上大做文章。

吏部中,本就有着不少官员与谢家有关,蒋谭明倒台后,朝中清算了一批人,可仍旧保留许多官员。

王瑞平接手后,事务繁杂,他整日里忙碌非常,都未能将所有的事情理清。

谢家便就此事借题发挥,说吏部乃六部之首,侍郎之位不可空缺太久,趁机为谢毅造势,欲将其推上侍郎一位。

朝中其他官员自不能认同,两边博弈拉扯,耗了将近二十余天的时间,才将此事落定。

能最终敲定此事,也是因为吏部从前的坏账被王瑞平查了出来,蒋谭明手底下的官员只得出来领罪,那因外甥被定罪的蒋谭明,直接数罪并罚,判处斩首。

罪责清理后,朝上这才松口,让谢毅补上侍郎一位。

可同时跟谢毅一同上任的,还有另外一名周瑛从地方提拔起来的官员。

认真算起来,谢家是用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一位,换了个吏部侍郎回来。

且经此一事,吏部中大换血,谢毅便是坐上这个位置,身侧能用之人也不多,绝大部分都是些小官。

能够起到的作用,远比不上蒋谭明在时。

而蒋谭明的事,再度说明了刑部在朝中的意义重大。

是以在圣旨颁布后,谢郁维连夜与众多官员商定,准备推举平西巡抚上位,争夺刑部尚书一职。

深夜里,书房内议事的官员尽数离开后,谢郁维靠在身后的椅背上,轻按着自己的眉心。

朝上争斗日益激烈,他已经有好几日都没好好休息过。

今日议事结束得较早,难得多了几分空闲,他静坐在书案背后,看着旁边点燃的烛火被风吹灭,谢郁维眼眸微沉。

外边的暗卫便在此时进入书房中,看到谢郁维后,暗卫面色紧绷,道:“大人,江西传来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