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贵人纳闷极了。
陆薇让她别深究这个问题。
她俩偶尔会划水摸鱼,但娴贵妃此刻展现了她极其强大的耐心,对这些繁文缛节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她在,礼仪上的事务从来没出过差错。
挺好的,人尽其用。
至于说后宫的嫔妃,在这半个多月里,倒是很给太后面子,相安无事。
究其根本原因,那是因为没有像原来怡嫔,也就是现在的柏贵人这样的刺头在。
嘉妃算是半个刺头,但她现在怀孕,待遇本来就是优先级别的,故而也闹不起什么事,其他的嫔妃们,都没有特别得宠的,没啥底气,可不得安分过日子啊。
……
日子就这么晃悠到了农历三月。
春天来了呀,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陆薇还没来及抽空去踏个青,棘手的事情它终于来了。
其实也不算太棘手,毕竟这件事的决定权在于皇帝。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自乾隆九年定下了皇后每岁行先蚕礼之例后,此后的每一年都由皇后主持先蚕礼,向天下臣民鼓励耕织,这是代表皇后尊严与地位的最重要的一项国家级别的祭祀礼仪。
富察皇后非常看重先蚕礼,每一年都务必拿出最好的状态,兢兢业业地完成此项工作。
但她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孕况一直都不大好,一整日的先蚕礼肯定撑不下来。
现在就是先蚕礼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谁来主持祭祀了了。
陆薇与娴贵妃两人向太后汇报此事。
她们刚来还没说话时,太后就道:“不用问我,能决定的你们自己决定就行。”
娴贵妃笑道:“这事真不能不问您。”
她把亲蚕礼的事说了,太后倒是一丁点也不发愁,“哦,先蚕礼啊,你们不用急,皇上自会有安排。皇后去不了,找个人代替不就行了。”
找谁呢?
先农礼由皇上主持祭拜,先蚕礼则有皇后主持祭拜,取其男耕女织的意思。
皇帝没空的时候一般是遣顺天府尹代替的,皇后呢,按理说,该遣个女官代替,在古代嫔妃其实也是女官的一种,选让嫔妃代替算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如果能代替皇后主持先蚕礼,可谓是在全国都是一件非常出风头的事。
娴贵妃的眼睛很明显在发亮,论身份,论资历,她在后宫都算得上佼佼者;再者,她协助太后管理后宫事务,对宫廷礼仪再熟悉不过。
总之,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主持先蚕礼了。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毕竟选择权在于皇帝,皇帝若是偏心其他人,娴贵妃的机会就是零。
她与陆薇两人从太后的屋子里出来,陆薇直接道:“你别看我,我最怕繁琐的礼仪,对先蚕礼一点兴趣也无,你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我。”
她率先弃权,第一是真怕麻烦,第二嘛,她与娴贵妃替太后干活,陆薇还想继续划水呢,总要给娴贵妃一点甜头,让人家任劳任怨呀。
第89章 二更
陆薇不参与竞争,娴贵妃挺满意的,平心而论,庆嫔在她眼里,虽然有时候嘴皮子不饶人,但还算乖觉,识时务,比宫里其他的嫔妃要好得多。
纯贵妃、嘉妃因身体原因排除在外,娴贵妃便觉得自己主持先蚕礼的事情十拿九稳,毕竟总不可能是舒嫔、令嫔这些人吧。
如果让富察皇后选择,她是真愿意选令嫔代替她主持祭祀,但令嫔在宫里实在没什么分量,拿不出手。
但她决计不肯让娴贵妃代祭,是以在弘历过问她的意见时,她提的是舒嫔。
弘历道:“我以为你会推荐娴贵妃。”
皇后笑道:“娴贵妃很好,但有时候人就是要看看眼缘嘛。”
这倒是,同样是嫔妃,弘历作为皇帝就喜欢的,和不那么喜欢的,而且他还想起来一桩事,“朕记得傅恒的夫人纳兰氏与舒嫔是一家的。”
皇后点点头,“不止是一家,而且是同父同母的姐妹。”
弘历对傅恒那是非常喜欢的,爱屋及乌,对傅恒的夫人当然高看一眼,于是乎,对舒嫔的好感也增加。
舒嫔除了年资浅些,其余的不差什么。
满人讲出身,舒嫔的家世在整个满洲勋贵圈子都是顶级的,不会有人不认可她。反而是娴贵妃的家世,算不得突出,只能算是中等的满洲家庭吧。
弘历遂道:“那就舒嫔吧。”
皇后悄悄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娴贵妃对她一直还算恭敬,但富察皇后相信自己的直觉。
娴贵妃要真是老实本分的,她就不会想方设法去奉承太后,今日坐上贵妃之位的就应该是为皇上生下四阿哥的嘉妃。
帝后二人轻巧地商议了一番,直接定下了舒嫔,理由就是她的出身以及祖宗十八代,对于娴贵妃那边,甚至连解释都不必。
当娴贵妃知道先蚕礼的主祭人是舒嫔,当场愣住了。
直到陆薇呼唤她,她才回过神来。
让人家代理公务,连点甜头都不给人吃,陆薇都觉得乾小四这事办得不厚道。
当然,她更担心,要是娴贵妃羞恼之下,撂挑子了怎么办,老天爷,她可不想一个人干活呀。
当天娴贵妃的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直到晚上才调节好,冷着脸继续干活。
那贵人心有余悸,她偷偷对陆薇道:“娴贵妃娘娘无一不好,在宫里也过得这样艰难,唉!”
陆薇笑道:“娴贵妃娘娘是不错,但是还有比她更好的呀。”
更好的那自然是皇后了,但那贵人与她接触不多,故而也不好评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