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道:“正是他家。”
傅恒唏嘘一声,“他家落到现在的境地实在可怜!”
然后话头一转,吩咐道:“将你那里存的书稿送至我处,另外剩下的书稿务必尽快替我收集齐备。”
明仁迟疑:“可是书稿上有我等的点评,不好拿给叔父看。”
傅恒也是谨慎之人,这书稿是要交给皇帝的,年轻小子们偶有不知天高地厚之语,若是直接呈上去,极有可能会犯忌讳。
他于是道:“那么就抄一份罢,三日内送到我书房来。”
明仁:“叔父有所不知道,那书稿将近百万字……”
傅恒打断他的话,“调集富察府上所有的清客来帮你抄,最快需要多久才能抄完?”
明仁在心里算了一下,“至少得一个月。”
傅恒拍板,“那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一定要看到书稿。”
明仁在心里唉声叹气答应下来。
……
皇帝给陆薇保证的时间是一天,现在变成了一个月,陆薇一点也不失望,值得等一个月,正好新年期间可以拿到整部书稿,新年礼物啊,想想就觉得幸福。
眼下是腊月,圆明园里预备着过年,热热闹闹的。说实话,比起正月,陆薇更喜欢腊月。
就像现代时放长假一样,放假前的时光总是让人更有期盼感,一旦放了假,也就意味着假期的结束,又要开始打工人的生活了。
煮腊八粥,扫尘,贴门神……腊月的每一天都不同。
比过年期间天天祭祀开大宴有意思多了,陆薇今年试了一回咸味的腊八粥,里面放了腊肠,味道也很好啊。
宫里还是有些人情味的,每年的腊月不管是高位嫔妃,还是低位嫔妃都能与家中女眷亲人们见上一面。
当然是那种父母亲人都在京城的嫔妃。
陆薇是没有这份荣幸了,但太后怕她思念父母亲人,把她叫来长春仙馆作伴。
陆薇起先是不想去的,因为她不想与太后的娘家人打招呼。
彩霞看出了她的心思,笑道:“她们没来,老佛爷也烦她们。”
陆薇放了心,高高兴兴地去了长春仙馆。
今日的太后情绪似乎不太高,陆薇问她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太后摇摇头,感叹一句,“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像我们这样的人就进了宫,就只当从此没有了家。非要与宫外牵牵绊绊,不是什么好事。”
陆薇道:“两位钮祜禄氏夫人又求您办事了,您要是嫌烦,就别理她们了。”
太后并没有说什么事,只是叹气道:“不理了,不理了,我也老喽,还想多活几年。我的额娘阿玛已经过世,真算起来钮祜禄家已经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句话还真不是无情之语,太后十三四岁选进宫给先帝当格格,也就是先帝登基,她当了熹妃后,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她才算见到了她的母亲,真要说能常见父母,那就是皇帝儿子登基后的事了。
几十年里寥寥无几的见面,能有多少感情,太后还有四个弟弟呢。父母一定是更疼兄弟们的,眼见女儿出息,虽然团聚之喜,但借力沾光只怕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吧。
人老了,对鬼神之语更加敬畏,太后又陆薇:“我的父母是否会怪罪我无情?”
太后的父母都是出了名的高寿,母亲是乾隆十七年过世,享年81岁,父亲则是乾隆十九年过世,享年90岁。他们完全享受到了太后女儿与皇帝外孙的福。
是以陆薇很坚定地告诉太后,“老佛爷的父母享荣华富贵,长寿而终,您尽到了自己的孝道,他们不会怪您。至于钮祜禄家,那不是您该背负的重任,应该交给您的兄弟们了。”
这群男人们不能光趴在姐姐身上吸血吧。
第185章 二更
满洲出家的女儿在娘家被称为“姑奶奶”,看似尊贵气派,其实呢,都指望女儿能大出息。生女儿真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清宫大小选给了多少八旗女子成为皇妃娘娘的机会。
太后今日终于想通,她累了,以后再也不要把娘家的命运背负在自己身上。
陆薇也陡然明白了,为什么圣寿节的那一天,三家外戚同时给太后拜寿,富察家的人光彩照人,她的两个弟弟被衬得灰头土脸,如果放在以前太后一定会生气,可上次看她,却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样子,她应该是真想通了。
陆薇替她高兴,“以后您呀,就高高兴兴地过活,生前不满百,让自己开心才是第一要务,凡是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与事都要离得远远的。”
她这嘴巴说话真灵,话音刚落,李昌盛进来禀告道:“老佛爷,皇后娘娘求见。”
太后笑了,“你说得对。”
转头吩咐李昌盛,“我这会儿不见人,让她回去吧。”
除了例行请安,其他时候太后都不太愿意见皇后。
皇后吃了闭门羹,只得回自己的住处。
她与太后曾经亲密地相处了很多年,很了解太后的脾气,知道她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她多来求几次,十二阿哥多去看看皇祖母,时间长了太后自然会心软。
当年太后那么不喜欢富察皇后,可是最终对她也没怎么样,而且对富察皇后生的几个孩子也非常怜惜。
……
皇后刚刚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小太监就要报,讷苏肯的夫人吴氏进园子了。
她这才想起来她的侄儿媳妇早已递了牌子说是今日进宫探望她。
皇后的父亲早几年前就亡故了,母亲朗佳氏今年二月去世,如同太后一样,当父母过世后,皇后对娘家的眷念就所剩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