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393)

陆薇忙道:“这是鲁大师临终偈语,不是我参透的。”

弘历看着她,柔声道:“朕知道,《水浒传》嘛,你看过,朕也看过,你说最喜欢鲁智深,鲁智深在此听潮信,而后圆寂。不然你以为朕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往常你总说这世上的自然之景太过美妙壮观,个人的那点烦恼对比之下,实在算不了什么,今日看钱塘潮信,心情是否会好点?”

“啊?”陆薇讶然。

这皇帝南巡可忙了,没想到他竟然会注意到她的情绪。

弘历继续道:“常熟的闹剧,已经发生了,但朕也已经处理过了,何必再为这件事耿耿于怀?这是别人的错,你不该去想太多,更不要归罪自己,郁气伤身,你别让老佛爷与朕为你担心。”

论强颜欢笑,掩饰自己,陆薇再厉害比不过原来的富察皇后,弘历与富察氏做夫妻时,彼此都是少年人,富察氏善忍,年岁越长,弘历越觉得他在情感上忽视了富察氏,那时候太年轻,他没法去体察她内心的痛苦,以至于她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他看现在的陆薇,不愿意她落到先皇后的下场,当皇后远比当嫔妃要承担得更多,有时候心大一点反而是好事。

三百年后的钱塘潮信与现在应该没什么不同吧,都是这么壮观美丽。

看着眼前的美景,陆薇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我知道了,但是皇上,我有一件事想请求您。”

弘历道:“说吧,朕答应你。”

陆薇:“皇上不问什么事吗?”

弘历看着她的眼睛,“朕相信你。”

陆薇道:“那陆氏宗祠,我不喜欢,但现在估计也不好推倒了,陆氏祖宗也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不如一分为二,前面做陆氏宗祠,后院做育婴堂,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小孩儿,抚养他们长大。”

常熟县那帮子人借着陆家的名头不知做了多少恶,陆薇只想尽一点自己的能力,她最不缺的就银子。

弘历似乎明白她内心所想,笑道:“最好这银子也要你来出,朕没意见,这育婴堂如何管理,你自己去拟章程吧,朕不干涉,但可以把福隆安借给你用。”

陆薇笑道:“好,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来。以后但凡有什么事情涉及到我,也都让我自己来处理吧,不然我总是害怕。”

弘历:“你怕什么?”

陆薇答道:“我本是平民出身,最知道一句话‘灭门的县令’,我最害怕因为我会让无辜的人受牵连。”

这副软心肠,真的同先皇后太像了。

弘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了。”

两人不再说话,静静看潮起潮落。

次日,皇帝赋新诗一首,《与皇后夜观钱塘潮信》。

第249章 皇帝的诗就别讲究文采……

皇帝的诗就别讲究文采了,情感表达到位了就行。这首《与皇后夜观钱塘潮信》同样如此,文笔一般,重点是在劝慰皇后,让她淡看世事,心里更开怀些。

陆薇拿到这首诗时,怔怔地看了好一会儿,百感交集。

最后她把写诗的纸笺折成方块放进了贴身带着的一个荷包里,无论如何,她该珍惜皇帝的一片心意。

苏州常熟的那一场闹剧,皇后以及陆家处在其中最尴尬,他们虽然没有参与这些肮脏事,但被一些官吏以及士绅拿来当作恶的幌子。皇帝的态度尤其重要,除了那些公开的处置手段外,他私下特意写诗安慰皇后,现在人人都知道皇帝对皇后的态度了。

陆薇平时主要打交道的就是后宫与内务府。皇帝的态度摆在那里,内务府最会察觉风向,福隆安尤其如此,陆薇让他做啥就做啥;至于嫔妃们,原本还存着吃瓜的心思,这下子全部都熄灭了。

像永贵人、林贵人、兰贵人等低位嫔妃就是普通人看个热闹,陆皇后好或者不好,与她们的干系也不大;唯有令贵妃与容嫔二人非常失望。

这两人彼此都知道对方心思多,但不妨碍她们面上依旧走动。

容嫔对令贵妃道:“我近来读书,有一古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皇后娘娘虽然无辜,但常熟百姓确实因她遭罪。这是我们真主安拉也不忍看到的事。”

令贵妃自己是信佛的,于是笑着打趣道:“容嫔,皇后娘娘不信真主,你的真主没法管到她。”

这话就有些对真主不敬了,容嫔蹙起眉头。

令贵妃连忙掩住嘴,笑道:“我失言了,容嫔妹妹勿怪,其

实皇后既不信真主,又不信佛,她心里大概是没什么忌讳的。”

容嫔叹道:“一个无信仰的人,行事该是多么无忌啊,这样有什么好的?”

令贵妃淡淡道:“好不好的,皇上觉得好就行了!”

容嫔瞧着令贵妃笑道:“我看令贵妃娘娘您才是最好的,您素来得皇上的宠爱,又有子嗣傍身,若论前途,没人比得上您,您——”

“你说这样的话做什么,”令贵妃毫不客气地打断她的话,这容嫔话里话外拱火的意思很明显,令贵妃根本不吃她的这一套。她好不容易靠着先皇后的余荫复宠,这会儿想不开才会去同皇后作对。

“我看皇上也挺喜欢你的啊,你说想念故乡的沙枣树,皇上就令人从乌什送沙枣树进京栽种,这是多么大的荣耀!”

容嫔却并不为此感到特别高兴,“也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小事罢了。”

这些年里她绞尽脑汁讨好皇帝,皇帝对她有所宠爱,但这样的宠爱远远不够,容嫔要的是那种以天下奉一人的那种宠爱。

就听令贵妃意味深长道:“容嫔,你可错了,这不是什么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