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成了宝玉的哥哥(277)
听了高先生的勉励,贾琰心中动容。
老爷贾政很少会对底下的几个儿子有过温情,这还是他第一次在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身上感到暖意。
拜谢过高先生之后,贾琰就离开了国子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贾琰看不得将来黛玉伤心,更是不想将来徒留悔恨。
扬州他是一定要去的,尽管贾母和王夫人多加劝阻,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国子监继续进学,带着人直接奔赴扬州。
凡人一生的寿命有限,许多事错过了便不能复来。
莫使执念成痴,莫使贪念成魔。
年少不可得之物,年少不可为之事,一旦错过,便将一生悔恨。
他不会去后悔今天的决定,只会后悔没有去做。
……
将账册呈与林如海之后,贾琰又让方砚拿来一枚令牌道:“这是侄儿临行前,圣上身边的吴公公递来的,嘱咐我转交给您,必要时姑父可以调遣驻扎在徐州城外的军队,强行镇压扬州城内的动乱。”
看到令牌的那一刻,林如海心中的震惊难以言说。
手骨轻颤,接过这枚令牌的瞬间,林如海抬头,从进府之后第一次认真审视起了这个故去夫人的娘家侄子。
“你……”
林如海想要出声质问,可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他想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将调遣军队的令牌交到一个还没入朝为官的毛头小子手里。
又想不明白贾琰是因何掺和到此事中,取得了皇上的信任,更想不明白这个侄子为何要大费周章的从京城跑来扬州。
单单只是为了帮助自己这个没见过几次面的姻亲姑父?
林如海此时心头疑惑重重。
而贾琰看着满脸震惊的林姑父,只是神色如常地继续道:“表妹还在京中等着将来与林姑父相见,还请姑父千万珍重自己的身子。”
听他说起黛玉,林如海神情有了缓和,不过只一瞬,又略微皱眉,打量起眼前的侄子。
年关刚过,远在扬州的林如海曾收到二舅哥贾政的一封书信。
信中谈及了想要为膝下的次子求娶林府千金的事。
贾政原是先寄来了信,提亲的仪仗队伍在后面。
岂不料,刚过了年,贾赦被捕,荣国府突遭巨变。
原先派出去的仪仗队伍,只好半路又退了回来,向林如海议亲一事也自此耽搁了下来。
此时再想起那封信,林如海再看向这个侄子的目光不由犀利起来。
相貌倒是瞧着十分端正俊郎,至于才学吗?林如海不由想到二舅哥贾政从前送来的信夸着这个侄子连中了三元,忍不住点头,伸手抚了抚胡须。
才学倒是还不错。
至于品行方面,还未可知。
因着往日只于这个侄子有过几面之缘,林如海心下一时有些不确定。
不过转念想到刚才的那枚令牌,林如海面上还是带出了一丝笑意。
看着眼前的贾家侄子,温声开口道:“既如此,琰哥儿不如就留住在府上,这段时间同我一起居住。”
扬州如今不太安稳,林如海也不放心这个侄子独自住在外面出了什么事,邀着贾琰直接在林府住下。
听到林如海的话,贾琰也没有出声拒绝,今日将东西都交由林如海手中,他此行的目的已经算是完成了一半。
至于剩下的一半,就只能继续等了。
先借住在林府,还能时刻观察着林如海的状况,以防他突然出了什么意外也是一件好事。
贾琰顺理成章的留住在了林府。
林如海上值的衙门离这里并不远,闲下来时贾琰还带着人在这附近逛了逛,查看着周围的环境。
林如海在扬州任职,身边倒是跟着两个姨娘帮着打理庶物。
刚住进林府时,贾琰还曾见过一面,两个姨娘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放在这个时代都已不是什么年轻妇人。
瞧着空荡荡的林府,贾琰心中还有些奇怪,虽说姑姑贾敏走后,姑父林如海始终没有续弦,但身边总是有着几个姨娘的,至今却未再有姨娘为其生下一儿半女确实让人觉得疑惑。
不过想来可能是林如海年纪大了,林家于子嗣上又是一向单薄,方才一直未见再有孩子出生。
摸清了林府和林如海上职的地方后,贾琰就让方砚将带来的人散布在周围,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提早报过来。
他这次远到扬州,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林如海的安危。
巡盐御史的位子很重要,但这在贾琰看来都不如林如海的命更重要。
他千辛万苦,筹备妥善来到扬州,可不是让林如海陷进扬州官场,重蹈覆辙的。
想到离京前,被私下召进宫中的那次,贾琰不由神色一暗。
正因为巡盐御史的位子很重要,他才能通过十五皇子打动了皇帝得以入宫觐见。
入宫的机会难得,为了说服这位帝王,贾琰也是费尽了口舌和手段,方才求来一枚保命令牌。
只要事情还有转机,到时无论出了什么事,都可以及时调遣军队进行救援,这才是贾琰临行前准备的最重要的一个保命手段。
武力镇压永远是最快捷、迅速的方式。
摆脱不了官场阴私,党派之争,以防到时被拉下水,直接使用暴力镇压虽说不是什么上上策但却是最有效的手段。
随着林如海上职下职中,贾琰住在林府的这段时间也逐渐取得了这个姑父的信任。
最显著的是,每当林如海处理完公务,还能请这个侄子到书房讨论起扬州目前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