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成了宝玉的哥哥(278)
知道这个侄子是皇上派来的人后,林如海对其也是减少了戒备,又想着皇上那边也应该是时刻关注着扬州的事,所以每当闲暇时也能和贾琰谈论一些官场上的事。
如今的扬州官场可谓是鱼龙混杂,什么势力都想来到此地插上一脚。
盐政一向是个重要的肥差,而这么重要的地方,背后又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谁都知道碰了朝廷的钱袋子,贪污受贿都是要砍头的。
可又能有多少人能经得住如此巨大的诱惑呢?
普通官员暂且不论,那些皇子皇孙们也是不乏有人在其中掺和了一手的。
甄家和南安王府勾结,为了给三皇子造势,在南边拉拢了不少官员世家助威。
除了勾结党派之外,他们还在南方边陲的一个小镇里屯起了粮草和兵马。
大肆囤集粮草和兵马,所需要的花费自是不少,银子短缺便打起了盐商的主意,开始私下里倒卖起盐铁来往各州知府进行售卖。
致使盐价疯涨,普通百姓吃不起盐,他们反倒赚的盆满钵满。
近日林如海已经不止一次查出运往京城的官船都因各种原因半路出了意外,所押运的官盐也全都沉入了水中,不知去向。
官船中途出了意外的事,在盐政上也是时有发生,但像如今这么频繁出事却是少见。
林如海甚至专门带着人去亲自查看了情况,得出的结果却仍然是押送官盐的船只是在中途时出的意外,并无问题。
船毁证消,死无对证。
贾琰听到之后都不相信这一切都是巧合。
中间一定是有人故意为之,说不定真正的官盐早已被掉了包,被人偷渡了出去,进行私自贩卖。
想到此,贾琰也不禁开口问道:“林姑父可是有让人仔细查过那些装运到船上的官盐是否有问题。”
林如海闻言却是叹了口气,心中也是万般无奈。
贾琰提出的问题,他也是想过的。
还派了人去特意查过,查出的结果却是装到官船上押往京中的盐都是真的。
可怪就怪在,盐是真的,船只也没什么问题,怎么就在半路上出了事,全都沉没在了水里。
盐又是融于水的东西,一碰到水就全都化了,林如海想要派人去打捞都捞不出来什么东西。
为了此事,他如今也是伤透了脑,百思而不得其解。
大量的官盐沉没在水中,这其中的损失却是巨大的。
交不出足够的盐押运到京城,出了问题,皇上怪罪下来,首当其冲的便是他这个巡盐御史。
而如果再查不出问题的根源,放任此事不管,朝廷一定会追究此事,到那时他岂不是只单单被革职查办那般简单了。
第200章 扬州事,遇刺(三)
见林姑父叹气,贾琰也是无奈,不过此时也不什么伤春悲秋的时候。
出了问题,肯定要想出计策应对。
官盐没有问题,官船也没有问题,那就继续去查押运官盐的官差身上有没有问题,押运官盐的航线是否有误,挨个仔细搜查下去,若真是有人从中作梗,贾琰就不信查不出任何端倪出来。
谈论着盐政上如今出现的问题,想着可行的方案,直至夜深了,贾琰方才从扬州的事抽出心神,向这位姑父告了退。
出了林姑父的书房,抬头望着夜色。
只见星疏月明,倒是难得见一轮圆亮的明月挂在天边。
伴着夜色,墨砚在其前面为自家主子打着灯。
行走在亭廊之间,腰间佩带的玉佩响起清脆的撞击声。
月色星河,击玉敲金,叮鸣作响,伴着清朗的清风拂过,抛起一角墨色披风。
回到住处,解下墨蓝底的披风,露出玄青色的束腰长袍,扯下金玉勾带,松开袖腕处的玉扣,贾琰方才道:“如今可有查出什么?”
方砚立在一侧,听到二爷的询问,垂首回道:“回二爷的话,暂时还没有。”
听着方砚的回话,贾琰也没有出声责问。
他们才刚来到这里没多少时间,暂时查不出什么头绪也是在情理之中。
松开袖腕处的黑玉扣之后,转了转手腕,贾琰抬脚便准备去外间先去洗漱。
林府为他单独准备了一个院子住下,平日里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精巧雅致。
比起从前荣国府的铺张奢靡,此处的林府倒是处处彰显着书香人家的书墨底蕴。
园内建筑无不是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水石相映,轻盈飘逸,十分符合贾琰对江南园林建筑美的印象。
江南婉约,处处柔情动人,确实是一个为官闲游的好地方。
贾琰甚至想着将来等事情都处理完了,与黛玉一同在此处定居也是极好。
京城的天太冷,还是南方更适合林妹妹。
……
在林府住了约有半月有余,随着查出押送官盐的船只大都经过了一个叫罗沙湾的地方,并都在不久出了事。
收到消息后,林如海便立刻带兵前去探查,不曾想半路上却失足落下了马。
尚在林府的贾琰得到消息,暗道不好,立刻让方砚召集了他们此行所有的人马,纵马直奔林如海出事的地方而去。
贾琰到时,林如海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来大夫简单包扎看过了伤势。
林如海年纪大了,突然摔下马来,手骨和脚骨都跟着扭折了,手下的人为其找来大夫暂时接了骨,一条腿却是不方便动弹了。
看见林姑父那条暂时不能动的腿。
贾琰心中后悔自己大意,一开始听到林姑父出门查案时,就应该有所防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