钊钊之鹤(重生)(144)
“以前我总是不能明白为何当年云姝不能为了孩子苟活于世,宁愿选择自缢也要逃离你的身边,”
温皇后释然一笑,“可现在,我懂了。”
“时长阁,你只爱你自己。”
“你最爱的永远是你自己。”
温皇后说罢,满脸是泪,她从地上拾起剑驾于自己的脖子上。
”母后!”
“承意!”
温皇后看着时长阁明显紧张的神情,毅然决然的开口说道:
“今日之错全都在我,这么多年来,我在你心中从来就不是你的妻子。”
“我也常常这样想,哪怕你有一日当我是你的发妻,你爱过我们的孩子,也都不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我只是曦儿与夜儿的母亲,我可以以死谢罪,求你放过我们在这世上唯一的孩子。”
温皇后说罢,没有丝毫犹豫的挥剑自刎,鲜血飞溅于宝座之上,毁了昔日的辉煌。
时长阁错愣在原地,仿佛有一瞬间回到许多年前,他推开那扇门,门的后面是云姝洁白的衣角。
它飘荡在自己的眼前,无数个午夜梦回,他伸手去握,却无论如何也握不住。
而云姝,这么多年过去了,竟一次也没有来过他的梦里。
“母亲!!!”
时寻夜瞠目欲裂,悲痛欲绝之下竟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晕厥在地。
时长阁跌坐回宝座之上,脚边是死去的发妻,与昏死过去的儿子,门殿之外更是将士们数不尽的尸体。
这么一刻,他心中竟有片刻的后悔。
悲剧不是不能发生,只不过他从未想要阻止。
他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其发生,直至一切走向无可挽回的地步。
第73章 待命
春华殿台阶上的血,是数名内宫太监连夜运水冲洗无数次才冲洗掉的。
昨夜过后,满殿的玉兰花竟全部开败了,蔫巴着高高挂在枝头。
又被伺候在御前的李公公下令,命宫人拿扫帚全部打落掉,连同地上的落叶一起,一盏茶的功夫就清理干净,了无痕迹。
苍穹之上的太阳依旧,春华殿依旧,一夕之间仿佛什么都不曾改变。
温家的起兵造反,牺牲数万条人的性命,换成一场荒唐的笑话。
到了晌午时分,萧河才被准许出宫。
直至过了玄武门,抬头去看冬日的暖阳,只觉得那温暖是遥不可及的、触目惊心的冰冷。
妙善一早就在玄武门外等着了,瞧见萧河孤身一人从偌大的门前出来,心头微微一震。
“青君大人。”
萧河垂着眼眸略过作揖的妙善,“子瞻让你在这等着的?”
“正是。”妙善起身回道:
“大人,我家主子知晓您定会为二位侯爷请命远赴役关,临走之前有几句话要我转告于您。”
萧河听罢,忍不住笑了笑。
那日高子瞻同意他将兰延青送去泉州,怕是已经料到了如今这一步。
他从皇帝的朝阁里出来,即便是暖阳照着,身上那种寒冷仍旧透骨。
皇帝一石二鸟之计,借助温皇后的手,灭了温家,坑杀了萧家,真正、彻底的清君侧。
萧河跪于殿前,为深陷危险之中的父亲与大哥请命,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不是赞许,而是深深的惋惜。
此去已是注定绝无后路,必死无疑。
如若萧河明事理,选择明哲保身,那么百年之后仍有萧家门楣之荣耀。
如若萧河执意要去,皇帝除了看在萧百声的情面上挽留几句,倒是很愿意成全他们之间的父子情义。
“大人此去怕是凶多吉少,我家主子说了,会替您照料好家人,绝无闪失,让您放手去做便是。”
高子瞻要传的话不多,寥寥几句也就说完了。
萧河微愣一瞬,忽而会心一笑,“这就足够了,替我谢过你家主子。”
一旦他去了役关,凌天都就只剩下萧母与萧瑶几位亲人。
即便萧河早已布局良久,有雀宁的那些个手下在,应当不会有大碍。
现在又有高子瞻的承诺在前,萧河也算是彻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二月初三,萧河带着景王府的五百侍卫、沈熠以及雀宁,趁夜奔走役关。
二月初四,凌天都传来勤王时寻夜放火自焚身亡的消息。
沈熠将腰侧的水袋摘下,递给了还未下马的萧河。
萧河沉默片刻,才伸手去接。
“何时的事情?”
雀宁放飞手中的信鸽,转过头答道:
“昨个儿深夜,听说勤王殿下发起狂来弄伤了好几个宫女,遣散了下人后没多久就烧了宫。”
雀宁长叹一口气,“这事也怪不得勤王,人心都是肉长的。”
“温家、邱家、郭家等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昨日午时在武场斩首示众,血流成河,宛如人间炼狱。”
萧河默默的喝了两口水,声音放的很轻:
“勤王孝顺,母亲、外公、舅舅都死了,自己又如何苟活。”
不过重活一世,昔日对温家的恨意渐渐淡去,竟也觉得万分同情。
雀宁拍了拍马头,动作利索的翻身上马。
“走吧,我们动作也要快些,免得步了温家的后尘。”
听闻此言,沈熠忍不住抬眼看向雀宁,眉头皱起。
雀宁却不以为然的笑笑,好在萧河也并不是很在意,回头看了一眼两人,扬鞭驾马而去。
役关,三凄门。
萧河的队伍恰好赶在夕阳完全落尽之前,赶到了三凄门。
即便知道役关一直以来都是荒凉之地,但亲眼所见,仍旧为眼前颓废之景感到格外的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