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269)+番外

作者: 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但那是在之前,她完全不需要考虑外界因素的时候。

至于技术之类的东西,阮星回左思右想,还是将它往后压了压。

不是她不愿意这时候拿出来。

而是现在学校的人数太少,主要收益也都来自于交流会。

阮星回虽然有一个支线任务,但是她,包括系统本身,以后的重心还是要落在学生身上的。

交流会的存在只是为了快速积累起来一定量的积分,促进学校的发展速度。

等到学校走上正轨以后,这个交流会,学校也不会继续像现在这样,几乎全年无休地举行了。

系统里开出的那一条支线,直到现在,进度条也没有往前走多少。

要不是阮星回还认真地拿了根尺子去量,她都快要忽略掉那一毫米的新增进度了。

想要完成这条支线,光是靠交流会那是肯定不行的。

阮星回更倾向于,以后直接将教材公开售卖,放弃这一部分的积分。

只不过因为学校现在缺积分,阮星回还舍不得放手而已。

最多两年,交流会就会改制。

阮星回要做的,就是在那之前,将学校的规模扩展得更大。

乐观估计,等到明年九月开学的时候,星空学院的学生数量就会变成三千五百人。

而阮星回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学校的规划,将学生们即将用到的教室和宿舍都准备好。

好在之前阮星回已经将周遭的地皮都申请下来了,虽然因此背了好多年的贷款,但这个时候行动起来就远比之前要方便太多。

只是打了个盖新校区的报告申请,阮星回这边就开始动工了。

小耿是第一个收到申请书的人。

上次从星空中学回去以后,他就已经被师友逸提醒过了。

无论阮星回这边再有什么动静,都立刻通知他。

事实上,不通知也不行。

这个申请,本就不在他的批复权限内,无论如何都要上报的。

小耿也只能在上面签了字以后,再递交给上级,由上级递交给更上级的师友逸。

这是流程,不能错乱。

不过他提前跟师友逸说一声也是可以的,毕竟谁还不知道他以前是师友逸的机要秘书呢?

没有人会介意他这一点小小的出格举动,因为他就算不做,别人也会认为他做了。

同样被特意叮嘱过的还有县教育局的局长。

于是,阮星回的申请就这么一路畅通地放到了师友逸的桌面上。

看着报告上面提到的施工范围、建筑物数量,师友逸也忍不住抽了抽眼角。

他是最早一批知道阮星回打算搞高中部的人,也知道在扶持之下,阮星回又特意要了全省招生的资格,整个学校的规模肯定会扩大不少。

但是他没有想过这人竟然这么快就已经计划好了。

不过想想也是,人家那么大的家业,抽调出来这些资金来建学校,好像也算不上是什么难事儿。

这个申请在师友逸的批复权限内,又不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师友逸很爽快地就批准了。

下达通知的时候,他还不忘记跟老领导提了一句。

短短三天的时间,星空中学的动工申请就批了下来。

但是比批复更早到来的,是学校的施工队。

依旧是由系统进行的工程,在阮星回确认好学校的建筑设计、付清一期工程的积分以后,他们就已经到了山沟沟里。

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施工队,施工地点并不在星空中学现在所在的这个山峰上。

而是在星空路尽头附近的一座山头。

阮星回之前圈地的时候就将这片山头一并包了下来,又因为这次的动工范围略大,干脆就安排在了这边。

正好两座山头之间稍稍有些距离,施工的噪音在刻意控制下,几乎不会影响到学校这边。

这样一来,施工队就可以全天施工,名正言顺地将工期缩短许多。

这一次,阮星回建立起来的是一座规模远超从前的校区。

在一整座山头读书的孩子,都会是同一个学部的学生。

因为预算还算是比较充足,阮星回给出的可容纳学生数量足足有一万人。

这个数字,已经是一所比较庞大的学校才会拥有的学生数量了。

甚至有的大学,全校人数加起来都还没有一万人。

当然,规模建的大不代表真的就招那么多的人。

实在是之前频繁地更改校区,把阮星回惹的有点烦了。

于是,这次她就想着来个一步到位,高中校区建好以后,招生的人数上限就卡死在了一万人上。

如果将来再扩大规模,最多就是再建一个校区,而不会再动现在这个校区了。

而高中校区建好以后,星空学院的学生们都会暂时挪过去,包括初中和小学,阮星回会对现在的这座山头进行重建。

这样一来,反复重建浪费的资源(尤其是积分)就可以被省下来。

商城里的东西种类太多的,光是阮星回自己感兴趣的,随便一扫就能看到好几种。

有这些积分,省下来买东西不好吗?反复重建实属一大浪费。

也是因此,阮星回现在手头上的积分已经只剩下不到三十万,其余的积分都已经被她扔进了新的工程里,分期付款了。

等到施工结束,阮星回手上估计余额也差不多还是这个数。

可以容纳一万人的学校,光是建筑物数量就很可观了。

一万名学生,光是普通教室就需要足足200间,六人间的宿舍更是需要三千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