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377)+番外
其中高一新生四千五百人,高二两千五百人,高三一千人。
高三年级毕竟是已经接近毕业了,这个关头转学,对于学生本身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在原本的学校里真的没有办法继续进步了,选择在这个时候转学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
高二的学生则是会稍微好一点。
毕竟是从高一到高二的时候才开始正式分科上课,原本在高一第一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分科之后,学生们重新分班,按照文理科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授课。
但是高一第二个学期结束后,最后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学生们就可以彻底放下自己选科以外的科目,专心学习本科科目了。
在这之前,学生们学习更多的其实还是相对基础的课程,拔高内容则是基本被安排在了高二前一个半学期。
等到高二后半个学期的时候,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就要陆陆续续地开始进行针对高考的一轮复习了。
高一升高二期间转学,对于学生虽然还是有不小的影响,但并不像高二升高三影响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明显。
愿意在这个时候努力一搏的学生,在整个T省中,数量就多了起来。
以至于高二扩招的一千五百人,到最后名额甚至有些不太够用,只能将原定给高一的名额挪了一部分到高二来。
这才有了高一四千五百人,高二四千人,高三一千五百人,这样比例严重偏移的情况。
不过至少这个数字比起初中部来说还要和谐一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后续的招生也需要迁就目前学校的这些在校生的数量,而不得不产生一些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数在阮星回这里已经很满意了。
两万人的学生人数上限,最后只因为小学学生年纪问题而有了不到五百人的缺口,剩下的年级都已经近乎满员。
按照开学后学校实际的学生数量的话,阮星回一天的积分收入就接近30万,比原计划的多了四万左右,也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不过因为今年招生人数太多,足足有一万多人的原因,星空初中和星空高中两个校区不得不实行起了分批开学的策略。
但凡是新生,都是要进行军训的。
包括初二初三高二高三的转校生,也是一样。
不过所有的学生都堆在一起的话,人口数量就实在是太庞大了,学校的操场肯定没有办法同时安排那么多人进行军训,分批进行是必然的一件事。
只是这些学生谁先训谁后训,到底怎么分批分班,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尤其是学生们分属于很多地方。
初中还好,招生范围依旧只是桐山市,再怎么远,两个小时也能到家了。
高中生可是真的来自于省内的各个城市乡村,对于他们来说,提前进行军训显然是一件舟车劳顿又麻烦的事情。
毕竟在军训之后他们还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去等待开学,一来一回折腾的时间实在是有些长。
丰哲初他们讨论了半天,才决定以学生家庭地址作为区分,尽可能地将离家远的学生们放在最后一批进行军训,这样一来就可以免去他们为了军训而来回跑动奔波的辛苦。
只不过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有的学生资料上填写的家庭地址和实际居住地址还不一样,需要老师们去手动确认信息,一来二去的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招生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底,老师们加班加点忙碌了一周,才总算是将所有有疑问的信息都理清楚。
但这还没完,他们还需要给学生们分批,确定方法合理时间合适之后,再依次给他们发去信息告知军训时间。
同时还要准备所有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并寄出,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事,偏偏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
毕竟暑假的时间也就只剩下了最后不到一个月,留给学生们军训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经过了反复的考量之后,学生们最终被分为了三大批。
人数最多的初一高一学生被分为两批,因为初中学生的家都在桐山市内,所以也是第一批进行军训的。
在他们军训结束之后,他们还会有一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等待剩下两批的学生都已经军训完毕,他们才会统一返回学校正式开始上课。
高一的学生则是因为住址远近不一,但是大家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上,同时结束军训之后再开始上课也不会耽误太多,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批进行训练。
他们在军训结束之后有一个两天的休息时间,然后就会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之中,逐渐和高中其他年级保持相同的步调。
剩下四个年级的转学生加起来人数则是达到了5500人。
和初一高一的4500人比起来还要略多一分。
因为是转学生的缘故,在开学之后,他们在校内就有对比项,并且距离升学也比较近了,学习压力比较大,情况并不允许他们为了军训将自己开始学习的时间向后推迟。
于是,他们的军训被安排在了第二批。
这一批的学生军训结束时间正好在原有学生报到日之前,军训之后就可以直接接档课程学习。
并且这个时间段对于家离得远的学生来说也省去了一次回家的时间,减少了折腾的时长,也算得上是比较友好了。
既然军训的方案已经被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就要马不停蹄地进入到录取通知书派发的时间了。
现在的快递速度都很快,从发出到收件一般都不会超过三天,像是他们这种省内快递,更是会在24小时内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