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476)+番外
只要通过了这些测试,那就说明他们这次是真的成功了,枯燥无味的实验过程终于有了完结的希望!
想到这一点,两人在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都忍不住有点手抖。
第130章 论文
虽然说起来还是有点不像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但就是这么巧合。
原本预计还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够完成的项目,在鲁信的好运气下,提前终结了。
根据材料的预估数据,小组里面已经配比好了许多实验组作为备选,在尽可能多的列出来这些组合之后,开始用最原始的办法——穷举法,来排除不合适的材料。
只不过,这些材料的合成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即便是两个人加班加点的,也用了两个多月才做到了现在的地步。
鲁信手上的这组材料配比是他前两天随手挑的,先是用设备进行合成,直到刚才才终于走到了实验这一步。
而排在这个材料后面的,还有整整二十组。
合成材料和对材料进行实验确定性质数据的工作是在同步进行,毕竟材料进入合成工序之后并不需要人时时刻刻守着,只要在固定的时间多盯着一点就行了,这中间的空闲则是被两人用来对已经合成完毕的材料进行性质测试。
也是因此,两人在空闲的时候都会讨论讨论最终形成的材料会是什么结构,显微镜下长什么样,才让鲁信在刚才能够第一时间给出“似乎成功了”的判断。
最后的确认实验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从测试表面数据,到测试抗性,一系列的实验全部做完的时候,天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亮了起来。
这是通宵了。
鲁信想起来阮母昨天下午时候说的话,心里有点虚。
但这都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通知教授过来。
这个项目教授实际参与的成分并不大,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小杜和鲁信两个人在完成,但毕竟是教授牵头的项目,组长也是教授,现在出了成果,肯定是要通知对方的。
小杜在通知教授,鲁信的手也没有停下,合成仪器已经空闲了下来,取出里面的材料之后,按照前一次成功的配比准备复刻以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不过合成材料需要的时间有点长,毕竟他们这也只是一个小实验室而已,所以把数据设置好以后,鲁信就跟小杜打了声招呼,去食堂买早饭了。
都这个点儿了,两人的肚子早就已经开始唱空城计。
要不是鲁母昨天下午送来的饭实在是分量太足,鲁信这一晚上还不知道怎么熬呢。
实验室所在的位置离食堂很近,只不过步行三分钟,鲁信就到了地方。
随手买了两份最省时间又方便在实验室外吃的早餐,鲁信立刻原路返回。
两个人刚轮流在实验室外将早餐吃完,教授就赶到了。
看他的样子,衣服和发型都没有好好打理,和平时的精英模样区别很大,以至于鲁信和小杜两个人第一眼差点就没有认出来。
原本这个小成果不会让教授这么在意的,只不过是目前项目最需要突破的除了他在主攻的另一个项目以外,就属鲁信这里最迫切。
但是没办法,实在是人手不够,所以他才会把新生中表现最好的鲁信给提溜了过来,给小杜搭把手。
倒是没有想到,鲁信竟然还有小红手的潜力愣是把预计完成时间提前了半个多月。
教授一到,就拍了拍鲁信的肩膀。
“小家伙可以啊!重复性试验开始进行了吗?特性全部确认了没有?实验数据都记录下来了吧?有没有照片留证?”
一连串的问题随着一句肯定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鲁信眨眨眼。
好在最近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实验生活和汇报让他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问答方式,只是愣了一瞬间就立刻进入了状态。
“已经按照目前得出的比例和数据进行二次配比了,特性实验全部进行了一遍,符合我们的项目需求,正要开始进行第二轮实验。”
“实验数据全部记录下来了,影像资料也都有,全乎着呢!”
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杜做事他很放心,在鲁信来之前,这个项目基本就是靠他一个人撑着,也没有出过差错。
而几乎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鲁信,也成功继承了小杜做事周全的风格,正是他最喜欢的工具人。
“看来你适应的很好啊!”教授显然很开心,看着鲁信,脸上都笑开了花,“重复性试验的时候就可以抽时间把数据整理起来了,然后让小杜教教你论文怎么写,就当是练手了。”
对于实验室新人来说,写论文也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
论文想要登上期刊进行发表,都是有着固定的格式和要求的,而鲁信现在接触实验才半个学期而已,还只是一个实验室里的白斩鸡,就更不会懂这些了。
小杜却是已经有过这方面经验的人,由他来带一带鲁信,正是最合适的事情。
说到这里,教授又顿了顿。
“对了,这个论文我就不挂名了,反正都是你们俩在做,小杜一作,小鲁二作好了,正好也能给你们俩增加点成果。”
这对于鲁信来说就是纯纯的意外之喜了。
之前也说过,他就是一个小新人,什么资历都没有的大一学生而已,如果不是星空大学的模式特殊,鲁信再过两年能摸到实验室的边都能称得上一句优秀了。
而论文二作和三作的含金量又不是一个等级的,如果还是以保研为例的话,这个三作已经能帮鲁信申请重点大学的保研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