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490)+番外

作者: 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但是等到高峰期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一个临时的车站,专门供学生、家长、校车们工作。

而这个时候,还会有一些脑子比较灵活的人,在广场边上摆小摊,卖卖水或者小零食、遮阳伞之类的东西,一天下来也是一份不小的收入了。

今天是8月22日,星空大学报到日的第三天,也是八个学院同时接收报到学生的第一天。

不过因为前一组学院的学生基本都在前两天报到完毕,所以今天的迎新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前两天的报道人数高达两万一,这个数字比平均算下来的数字是要高上一点的。

但是第一组学院的新生数量却是在两万五千人,也就是说今天还有四千人的量。

而第二组的新生数量则是两万人。

按照学生们的习惯,一般都是报到日第二天的人最多,正好先将第一组剩余的四千人,和第二组来得早的学生们的报道手续都办完,然后剩下第二组的四个学院迎接本组高峰。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第二组的人数也少了,同时第三组开始办理手续。

这样一来,就能够达成人口分流的目的。

阮星回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看着不远处大操场上人来人往的画面,又回头看了一眼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地图。

星空学院目前为止只有星空路这一条路可以通行,显然这样的交通状况也是不健康的。

现在学院里面只有十万人,都必须要这样子分流了,等到以后二十多万,大家总不能摇号出行吧?

扩张出来一条新的主干道、并且拓宽星空路,是阮星回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方面的问题涉及的比较多,不像是当初的星空路,因为是个人出资,中间又没有建筑物,所以轻松地通过了审批。

现在星空路沿边也有不少的建筑物了,想要扩张,还必须要经过更加严格和正规的审批才行。

还有就是,新建一条路的话,路线怎么安排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山溪镇的情况阮星回看在眼里,几乎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人满为患,连带着周边的镇子也差不多了。

如果建新的主干道的话,选择别的方向或许更合适一些。

星空学院建设到现在,已经深入了桐山不短的距离,虽然还没有到桐山腹地,但也算不上是在外围了。

如果以星空雪雁大门为起点,与星空路形成一个锐角,然后找一个合适的点连起来一条路线的话,不仅可以带动另一个方向上的经济,还能够分摊星空路的交通压力。

毕竟星空路这边的上限就在这里,不是阮星回想要扩张省事就能做到的。

并且这样的模式应该是会更受桐山市的欢迎才对。

阮星回看着地图,伸手比划了一下。

星空学院和星空医院的存在,都注定了新主干道早晚都会建成,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规划起来,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阮星回的手指在地图上面绕了绕。

桐山是一片山区,星空学院所在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山区修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学校以及医院的需求在。

既然是要建设新路,那自然最好是一步到位,反复扩建终究是费时费力的事情,不如在现在这个起步阶段直接安排上顶配。

尤其是医院,抢救病人本就是与死神生死时速的事情,一个宽敞、平稳的路面,太过重要。

第133章 备赛

修建新路的事情被彻底提上日程,而桐山里的变化还没有停下。

星空大学招生七万人,即便是有学校的各种提醒,告诉学生尽可能不要有过多家长的陪同,也依旧让桐山在开学前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拥有了近三十万的人流量。

而这,还是在不计算后续其他学生们返校报到的数据在内。

不说是桐山县和山溪镇了,即便是已经努力做好准备的星空学院,也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了。

其他方面还好,星空大学占地面积大,即便是加上现在的新生,入学人数也才十万人,刚到计划数量的一半。

虽然实用面积也小了,但总体来说还算得上是宽敞,不至于走在路上都摩肩接踵的。

但那也仅限于是在室外。

一旦进到了食堂和校园超市里面,那就回立刻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声鼎沸。

星空大学的食堂数量是每座山上三座,或者受限于地形问题面积较小的四座。

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使用的八座山上,正在营业状态中的共有28间食堂。

但即便是这样,学生和家长们想要吃饭也需要等上一会儿。

按照学校的规划,这些食堂的正常接待量基本上在五六千的水平,但是却在现在需要承担每天□□千人的用餐工作。

说是超负荷运转都显得轻描淡写了,如果不是食堂这边接到通知在这段时间里面尽量以供应快手菜和快餐为主,减少用餐时间的话,食堂的拥堵情况还会更严重一些。

而与之相对应的,为了供给这么多人的饮食需求,学校就需要对外进行大批量的采购。

无论是超市还是食堂,这段时间采购的工作就没有停下过。

超市还好,目前的销售热潮主要集中在生活必备品诸如脸盆水壶卫生纸等可以长时间储存的物件儿。

这些东西,学校里的各个超市在八月初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努力将库房填得一丝落脚之处都找不到。

等到学生们开始入学,到超市采购的时候,超市的员工也就只剩下及时补货和提高结账效率这两个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