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500)+番外
张楠接过去扫了一眼就明白是什么东西了,失笑着摇摇头,嗔了她们一眼。
“别只顾着关心我的成绩,你们呢?一个假期过去,技能水平保持住了没?”
顾如安四人:……
夭寿了!
我们当你是好姐妹,贴心小棉袄。
没想到你竟然是黑心棉?!
也不怪张楠下意识就问成绩。
顾如安四人的文化课问题不大,麻烦的是体能课。
军训的时候这一点就表现出来了。
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张楠没少抽空帮她们补课,努力把成绩上的短板补平衡。
只是假期这个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只要是放假了,就没有人不想好好玩一玩的。
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和训练的氛围,张楠对于这群丫头能不能保持住训练节奏也没有多少的信心。
刚才在操场上她测试五百米的时候,就想要拉他们一起测试一下摸摸底,却被几个人联合起来糊弄过去了,以至于到这会儿才再次想起来。
顾如安四人也知道张楠是为他们好。
毕竟在校期间的成绩可是关乎着老师们对他们的考评。
而考评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分配。
他们是军校学生,等到大四年级的时候如果没有考研成功的话,就只剩下退役和正式入伍两个选择。
退役就不说了,人各有志,只是违反了入学时候签订的协议的话,也要做出这个选择的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而他们五个可都没有想过退役的事情,那对于未来的分配,就相当上心了。
英雄连和普通连队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不提别的,仅仅只是实弹射击这一项,重点部队时不时的就能来一场,而普通连队,频率是以季度为单位来算的。
当然,如果能够进入特种部队的话,估计就可以每天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了。
仅仅只是射击训练一项就已经差别那么大了,更别提还有别的训练和各种基础条件。
军校生,打算留在部队的军校生,就没有一个不想去好的连队的。
所以,即便是吐槽张楠是黑心棉,几个人都没有觉得反感,只是祈祷她在第二天看到她们成绩的时候,不要太生气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电脑卡死机了一次,丢了八百字的稿,整个人都不好了QAQ
第135章 头盔
军训成果汇演结束之后,学生们就开始了常规的学习生活。
鲁信上个学期跟着小杜一起搞了两个小项目,总算是在顾成风的眼里有了独自承担大任的资格。
于是,这个学期开学后没多久,鲁信就被顾成风分配到了一个新的项目。
并且,这个项目是由他来主导,项目的成员则是要他自己从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里找,大二或者新生都可以。
忙了一个暑假终于把前面两个项目的收尾工作全部做完的鲁信:……
由于前两个项目在内容上导向比较明显,所以即便是项目完成了、论文和实验报告也全部搞定,但是暂时还不能对外发表,要等到整个大项目收尾之后才会对外公开。
所以现在的他只有两篇论文面世,其中一篇是去年闹出热搜的那个,还有一篇则是他在后来对那时候研发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材料进行了一遍整理之后,偶然之间的小发现。
小发现的等级不算高,但也算的上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了,所以鲁信在征得顾成风和小杜的同意后,又搞了一篇论文出来。
这片论文不算长,并且全部是由鲁信一个人来撰写,最后麻烦小杜帮忙纠正一些小的格式或者措辞问题、由顾成风来掌眼。
所以,这片论文的一作是鲁信、二作小杜,没有三作也没有指导老师。
发表是在国内的一本一级期刊上,比不上之前的顶刊,但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依旧是需要仰望的高度。
之后鲁信就全身心投入到后续的实验项目中去了,暂时没有搞出来别的操作。
只是虽然没有对外公开,实际上鲁信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成果并不算少,却都是基于保密原则,暂时不能发布。
这也是加入大项目组的弊端之一。
但对于这个时候的学生们来说,这能算是哪门子的弊端?培养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鲁信因为这段时间里的勤奋学习和工作,已经彻底得到了顾成风的认可。
虽然鲁信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和成熟的研究员之间还有不小的差别,但他胜在潜力十足,并且思维比较灵活,对于目前的化学院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十足优秀的工具人了。
以鲁信的水平来说,高端项目显然是还不能搞定的,但是担起末端项目的负责人这个担子,或许有压力,却也并不是不能抗下。
只是对于鲁信来说,忙了一年,眼看着终于到了休息时间,又被导师拉走干活,只能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了。
快乐嘛,自然是因为他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痛……则是因为,他现在连接触目标的空闲时间都找不到QAQ
但不管怎么说,担子还是被他接了过来。
项目是开学后没多久就立项了的,新生们暂时还处于啥都不太懂,刚开始学习的状态。
想要招人一起做项目的话,还是在大二学生的范围里找人比较方便快捷。
鲁信的第一选择也是落在了大二学生们之间。
选择项目成员,有两个最重要的点:能力、性格。
能力,是支撑项目顺利做下去的必须条件,找个小学水平的孩子来做高数,那显然只能得到一个除了“解:”之外什么都没有的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