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501)+番外
最起码最起码,也要像去年的他一样,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实验工具人,重复试验、记录数据、写报告这些都必须要会才行。
而性格,则是决定双方能不能顺畅地做完整个项目的因素。
两个性格脾气都很合拍的人一起做项目,那整个过程都会变得很愉快,即便是偶尔产生观点上的冲突或者争执,也很快会消解掉。
但两个性格相斥的人一起搞实验的话,除非有一方能够彻底压制另一方,不然就会变成一系列的拉扯和对抗过程。
这显然是不利于项目进度发展的。
鲁信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在一开始准备选人的时候,就着手了解同级同学们的资料了。
其实在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同年级学生里面招收实验助手的话,地位的确立,也是必须的一件事。
能够首先被纳入考虑范围的人,在整个年级里面成绩都是很能拿得出手的,这样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傲气。
即便是论成就,鲁信是他们之中最大的一个,但不服气的也大有人在。
成为项目负责人之后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以至于还没有正式开始,鲁信就觉得自己快要一个头两个大。
如果不是因为顾成风想要锻炼他,他现在完全可以进入难度更高一级的实验组中继续打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选人选的头秃。
因为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了实验室里面,所以鲁信即便是对于自己班里的同学都只是混了个眼熟,更别说是其他班的学生们了。
这样的情况下让他去挑人,整个就是一痛苦面具。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为了方便各个实验小组选人,医物理化四个学院的讲师们统一了各自学院的标准,给出了一份达到门槛的学生名单。
这个名单是实时更新的,一旦有学生在水平上达标了,就会出现在各个项目组负责人的选择队列之中,顺带还会附上学生的简单信息。
像是鲁信,如果不是他被确立为项目负责人的话,在上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就会回到队列中,等待被其他项目组的人捡走。
有这样一个后台功能在,鲁信至少是不需要去担心学生的基础水平够不够了,能被选中的至少也达到了最低要求。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只怕是鲁信现在的头会更秃。
原本为了节省时间、剃成板寸的发型看起来就很聪明了,万一哪天多掉点头发,指不定就要被人说上一句“聪明绝顶”。
他才19岁,并不想获得这样的称赞。
但即便是有了这样的辅助,鲁信挑人也挑的像是熬了好几个大夜一样,才终于选出来了三个他觉得可以考虑的人选。
至于究竟要找谁来,还要看最终和他们面谈的结果。
毕竟他也就是同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独自担纲一个项目,但同学们也未必愿意加入他的队伍。
这些问题鲁信本身都是认真思考和考虑过的,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确定好人选之后,鲁信就通过后台给三个同学发送了邀请通知。
这也是学校后台的新功能了,主要是由年初闲得X疼的计算机学院的院士以及教授们做出来的。
因为防火墙的存在,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计算机学院有三名老师提前被召唤出来,但是学院还没有建成,三个人搞项目的话,天荒地老也搞不完。
所以阮星回干脆就给他们分配了几个小任务打发时间。
其中就有现在全校师生都在使用的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范围很庞杂,像是普通学校会有的选课、签到等功能,这上面都有。
星空大学第一年招生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线上选宿舍等功能也被并入其中。
甚至还有校园范围内的外卖服务,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点单,然后由商家、或者是想要勤工俭学的学生们进行取货配送。
这些都只是生活方面的功能。
而对于医理化生四个学院来说,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等级评定。
每个学院内部有一系列的评判标准,以确认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实验的能力。
而这些评判标准又涉及了不少课程科目,这样一来,综合数据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了。
所以,学校的老师们是可以通过教师版的后台给每个学生的单个科目进行评分,后台也会实时计算各个科目综合下来的分数,确定学生的综合分数之后,就能够判定他是否可以进入实验组候选队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都是看不到其他科目的单项评分的,学生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总分,只能看到一个十分笼统的进度条。
这也就避免了老师因为同情或者是别的因素,额外给学生评分,以至于学生提前获得了资格。
总之,是一套比较严谨的体系,基本上杜绝了学生和老师相互“勾结”的可能。
学生们一旦通过资格评定,登录账号之后就会看到一个新增的界面,也就是实验室队列界面。
这个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向有人手需求的实验组递交个人简历,等待通知;也可以由实验组负责人对学生发起面试邀请。
这个模式下,双方的关系就更加倾向于社会上的招聘流程了。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双向选择制度,更加适合当下的星空学院。
鲁信这边对学生发起了面试邀请,学生下次登录账号的时候就能够收到消息,然后确定自己是否会赴约、需不需要改时间。
如果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定下面试时间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