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大家一动筷子,连团委书记都惊讶:“这个是什么菜呀,我以前没见过哦。”
叶菁菁笑道:“这是外地的吃法,我们这边不这么做。”
酸菜鱼能够风靡全国,不是没道理的。
又酸又辣的重口味,非常适合劳动人民。
大家伙儿就着玉米饼子,吃得欢快。
薛琴夸奖叶菁菁:“你没吹牛哦,果然是给我们做好吃的来了。”
叶菁菁刚要调侃一句,村子里的上空响起了喇叭的声音:“喂喂喂,广大社员同志们,现在我要宣读一篇《人民日报》的新闻。”
啊?
院子里的人都抬起了头,好奇地竖起耳朵。
这村里头吃饭的点儿,好好的读什么新闻啊。
喇叭里已经传出了略带口音的声响:“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有了重大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听到广播的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少数几个已经提前知道消息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满脸困惑。
薛琴甚至拉了下叶菁菁的胳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意思呀。”
叶菁菁大概是在场最镇定的人。
“哦,恢复高考的意思。”
第二只拖鞋终于落地了,她总算可以肆无忌惮地准备高考了。
第51章 我可以卖资料给你们 想学,总有办法
院子里直接炸开锅了。
纺织厂的工人们甚至来不及讨论, 在其他社员家派饭的团员们也跑过来,互相打听消息。
到底怎么回事啊,真的恢复高考了吗?是不是他们听错了啊!
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儿们更加激动, 全都围着叶菁菁:“真高考啊?”
叶菁菁点头:“那还能有假?”
她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你们也可以报名的。”
可两个高中生都垂头丧气。
“不行的, 我们老师动不动就请假。我一学期只上了一礼拜的化学。”
这也没啥好稀奇的。
公社高中老师,基本都是城里下放来的。
好些人经常会回城, 处理自己的事情。
而之前反正也没有高考,学生们上不到完整的课, 虽然有意见,但也只能保留。说破天了,你学的再好, 推荐上大学也轮不到你啊。而能轮到的, 看的又不是文化课成绩。
老太太的孙女儿追着叶菁菁问:“高考考什么啊?姐姐,我刚才都没听见。”
“就是考文化课的内容啊。”叶菁菁琢磨了一下, 主动提议,“你们要是想考的话,我可以卖资料给你们,复习资料。”
两个稚气未脱的高中生脸上都显出了迟疑的神色,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他们的大哥。
一家人的顶梁柱抿了下嘴巴,咽了口唾沫才问:“这个要多少钱?”
“不要。”他妹妹急了,“大哥,我们不要。”
他们这学期的学费, 到现在还没交呢。每天上课,他们都会被老师找,他俩也不敢回家跟大哥讲。
叶菁菁笑了笑:“化学是六块钱, 数学也是六块钱。物理,目前还没什么资料。”
主要是夜校的物理课才开始上,大家还来不及刻蜡版。
看这兄妹的脸色,她又补充了一句:“你们可以拿柿饼顶,供销社的柿饼卖多少钱,我就按多少钱收。”
哎,也算是给自己加个零嘴吧。
当大哥的人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好,等柿饼晒好了,我给你送到纺织厂去。”
他还保证,“我一定好好晒,给你拿最好的柿饼。”
“一言为定。”叶菁菁笑眯眯地点头,“明天我就把资料给你们带过来。”
高考的消息,直接把所有人都给炸懵了。
不仅坐在卡车回城的路上,大家都忙着讨论。
等到第二天再下乡支农的时候,车上干脆只剩下一半人了。
气得团委书记破口大骂:“就这个觉悟,还想考大学,一个个的,根本就是在走白专道路。”
结果大家不仅没跟她同仇敌忾,反而集体偷偷翻白眼。
什么人啊!你自己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现在站着讲话不腰疼。有本事推荐我们啊,保准我们一个比一个红专!
叶菁菁今天也想溜号,她还有事情要急着做呢。
但她既然答应了给人家送高考复习资料,自然要言出必行。
好在公社也理解城里年轻人的心情,只让他们干了半天活,就放他们回城了。
大家上卡车的时候,旁边挑担子经过的老农还叹气:“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扎根农村?只要有机会,一个跑的比一个快。”
另一个农民笑他:“哎呦,说的你好像不想跑一样。”
那老农直跺脚:“我后悔死咯,以前工厂招工,我嫌上班不自由,不肯去。结果现在好了,下苦人的命。”
西津是平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
50年代,工厂面向农村招工的时候,农民们,尤其是家里壮劳动力多,土改又分到了田的农民们,真不愿意去当工人,怕被人看着干活。
谁能知道后来搞公社,城乡又开始两极化了呢。
只能说谁也没长前后眼,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面前,当真脆弱。
叶菁菁扭过头,绿树和光秃了一半的田野飞快地往后退,仿佛被抛下了一样,她招呼方萍和赵光明:“等回城了,你们下车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