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287)
“这回又有点太烂了,煮的时间久了。”
“怎么吃起来有点发苦发涩,是不是糖色炒得过老了。”
……
一开始,罗丽萍以为有了配方就万事大吉,结果没想到,这里头的门道竟然这么多。
要不是孟箬一点点帮她尝,一点点帮她调整,光有个配方还真不行。
难怪要拜师傅呢。
终于,在开业前几天,罗丽萍终于做出了让孟箬点头满意的卤鸭货。
罗丽萍顿觉如释重负,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见她这个样子,孟箬忍不住笑道:“丽萍妹妹,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等你以后将店开向全国的时候,你可能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口味进行相应的调整。”
罗丽萍一听当即惊得瞪大双眼:“把店开向全国?”
孟箬笑:“怎么,你没有信心?”
罗丽萍摇摇头,神情忽然就认真起来。
她说道:“倒不是没有信心,就是没想过这个事。”
“我也就随便一说,”她道,“目前,你先不用想那么远,做好当下最重要。”
罗丽萍郑重点头,是的,先把目前这家店做好,然后再一步一步去想二店三店的事。
她想了想,还是问道:“那孟姐姐,你是想把思甜烘焙坊开向全国吗?”
孟箬突然提起这事,肯定也有原因,并不是随便说说。
“算是一个小目标吧。”她微微颔首,一点不扭捏道。
口福鸭福宁街店正式开业的时候,孟箬也去凑了个热闹。
因为是卤味店,第一天开业生意还算不错。
工作了一天的人下班回家,疲惫万分,正是不想做饭,去卤味店买个素菜和荤菜,配个小酒,倒是正正好。
因此,口福鸭到了下班的点,生意才正儿八经地好起来,店门口立即就排起了长队。
口福鸭营业的第五天,孟箬的二店也热热闹闹地开业了。
二店的门面就是之前她买的另外一套房。
一开始二店她并未选在福宁街,但考虑到管理问题,她又重新将福宁街化为选项。
由于二店那套房的二楼三楼还有租客,两层楼的租客加起来得有二十几个人,鱼龙混杂的,于是她就没在二店单独设立烘焙室。
一店二店直接共用一个烘焙室。
其实这样也好,两家店两个烘焙室,不管是卫生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不如一个烘焙室好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烘焙连锁品牌,喜欢直接采用工厂供应链的模式。
好管理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采用工厂模式,面包产品质量和口味都更容易做到统一。
一店的烘焙室大,当初考虑到分店问题,所有的烘焙设备她都是挑最大号的买。
一店的设备烤两个店的面包倒是没问题,但她一个人却做不了两家店的生日蛋糕。
所以,孟箬决定在招聘到靠谱的蛋糕师傅之前,二店暂不接生日蛋糕的定制,蛋糕定制的活儿都汇聚到一店。
二店开业,她又招聘了两个人,一个是懂烘焙的面包师傅,另一个则是普通的服务员。
孟箬负责做面包,新招来的烘焙师傅则专门负责烤,以及将烤好的面包送到二店。
如此,她便能节省不少时间,节省的时间她可以用来做生日蛋糕。
新店开业,孟箬按照惯例,照旧搞了个为期三天的全场八八折活动。
二店一开,一店这边的客流压力明显小起来。
开二店的时候,孟箬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注册公司,以及组建公司财务部。
注册公司这事还是游彻建议的。
其实,她一早也有注册公司的想法,只是忙着开店一时给忘了。
经游彻一提醒,她立马准备材料去相关部门登记公司注册,公司的名称还是以“思甜”二字命名。
早点注册公司也好,还能提前抢占商标。
游彻那边电器公司和厂子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听说前段时间他带领研发团队研发的新款电冰箱,工厂那边已经投入生产了。
现在就等着第一批货出来,然后联系经销商在各地上货。
孟箬手上管理着两家店,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尤其是新开的二店,由于刚开业,她怕服务员会出错,总是花更多的时间盯着。
她这样一店二店来回跑,这天,偶然就瞥见一个路人手上拎着他们店的袋子,但是袋子里装的面包样式却好像不是他们店的。
因为只是一瞥,那个路人很快也淹没到人群中,她也就没多在意。
但是当她第二次、第三次看到时,她就不得不起疑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顾客用他们家的袋子装别的店的面包。
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因为她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是好几个人这样做。
一两个人还能称之为巧合,那好几个就不能单纯解释为巧合了吧。
关系到店里的事,孟箬决心好好查查。
在她再一次碰见这种情况时,她连忙拉住那位路人,笑着问她手里的面包是在哪里买的。
结果,那个路人没指她两家店的任何一个方向,而是指着福宁街外。
“在街外面的路边小摊买的。”
孟箬一听,便猜出这其中有蹊跷。
她顺着方才那位路人指的方向,走出福宁街,然后没多久便找到一个卖面包的小摊。
摊主是个中年女人,她推着一个小摊车,车上装着简易的玻璃橱柜,橱柜里装着各式面包。
孟箬走上前,装出一副潜在顾客的样子,朝橱柜里的面包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