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138)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总的来说,就是清荷嫁给那臭小子,不会被欺负,自己想干啥就干啥。

女儿一向主意大,他一直担心女儿嫁了人没有在家自由,那臭小子家里没人管女儿,这一点倒是挺好的。

天刚蒙蒙亮,陆承泽便起身了,在周家院子里四处溜达。

昨夜他一直没怎么睡,心头挂着事,睡也睡不踏实,索性早点起来,看能不能碰上清荷。

他好些日子没见着清荷,内心惦记得慌,昨日好不容易等到她回来,却连话都没说上。

今日他还得回去当差,时间紧迫,只能祈祷老天爷保佑,让他看一眼清荷,说几句话,解解相思之苦。

转了好几圈,清荷没碰上,却是碰上了万氏和周明远。

陆承泽跟两人打过招呼,暗中打量着周明远的脸色,见他不似昨日那般生气,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喜意。

莫非秋姨和二叔同意了?

“虎子,跟我进屋。”万氏叫了一声傻愣愣的陆承泽。

片刻后,陆承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房门,脑子晕乎乎的,似乎一切都不太真实。

他没想到,秋姨跟二叔竟然真的同意他跟清荷的亲事。

秋姨还说,叫他别再冒险进山,一百多两银子不管是买地还是买铺子都够了,让他和清荷把亲事先定下。

对于这个提议,陆承泽很是赞同,当下早饭也不吃了,急急忙忙地往镇上赶,急着去中人处打探消息。

万氏也不拦他,上厨房装了几个豆角粉丝包子给他当早饭。

陆承泽一路上走得飞快,边走还不忘啃包子。

嗯,豆角鲜嫩,粉条爽口入味,包子皮软绵有嚼劲,怎么今日的包子格外好吃。

他没亲人,相熟的也就衙门里的几个兄弟。

孟奎光棍一个,他娘身体一直不好,问他算是白搭,张大哥家的嫂子,他只见过两面,不甚熟悉。

思来想去,陆承泽决定去问问宋家嫂子。

一来,他和宋哥惺惺相惜,堪比亲兄弟,二来嘛,宋家嫂子跟清荷熟悉,定然了解清荷喜欢什么。

上门找人家帮忙,不好空着手,关系好归关系好,该有的礼节不能少。

陆承泽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半道上碰到去镇里的牛车,花了一个铜板,一路搭牛车到了镇上。

到了镇上,他上市场上转悠了一圈,手里拎着两条肥嘟嘟的鱼,去了宋书吏家。

清荷对爹娘同意她和陆承泽的婚事,一点不觉得意外,爹娘疼爱她,了解她。

她能想到的爹娘也能想到,更何况她娘还问过她的意见。

还好只是定亲不是成亲,她才十五岁,还没成年呢。

要在现代,这个年龄才初中毕业,成亲什么的也太早了。

定了亲,谈几年恋爱培养培养感情,等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再成亲,正合适!

万氏最初并不同意女儿十七岁才成亲,她十七岁的时候都怀上女儿了,再说女儿还要再等两年才满十七,两年后虎子都二十了。

可清荷始终坚持,让她娘去问问陆承泽。

若是他也同意,就让她娘别再劝,若是不同意,再做商量。

万氏问陆承泽的意见,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他尊重清荷的意见,等两年就等两年吧,只要能娶到清荷,等二十年他都愿意。

问得答案后,万氏无法再劝,只能遂了女儿的意。

同意她十七岁再嫁人,婚期就定在满十七岁那年的十月里头。

第125章 透露口风

七八月的天,闷热得要命,便是坐着不动也是一身汗,更别说在外头走动。

说是汗如雨下,一点也不夸张。

天地活像一口大蒸笼,将世间万物笼在里头,扣得严丝合缝,一丝凉意也无。

王家庄村中的小道上,钱媒婆一脸的喜气,边走边摇着扇子,进了村直往周家走去。

“钱大姐,你这是上哪家去啊?这大热的天,干啥出来受罪哟。”

“是啊,瞧你热得一脸的汗,来来来,过来歇会。顺便说说,咱们村里是哪家要办喜事了?”

“来,嗑点瓜子,跟咱们唠唠。”

村中大树底下一群爱说闲话的妇人,瞧见钱媒婆经过,两眼放光,一个接一个地招呼着钱媒婆。

要说谁知道的小道消息最多,那肯定是媒婆啊。

见得多听到得也多,跟媒婆唠上半天,能比得上跟村里人唠大半个月。

“哎哟喂,各位大妹子,今天可不行,我还有事情要办,等过些日子,我带点零嘴来,咱们唠个够。”钱媒婆笑着打哈哈,边说边往前走,几步混了过去。

若是平日里,钱媒婆说不定就应了,这群女人就是嘴碎,心眼不坏。

她们做媒婆的,不讨厌嘴碎的人。

嘴碎有嘴碎的好处,不少小伙子大姑娘的消息,都是从这些人嘴里透露出来的。

没有这些人,她上哪儿去寻摸合适的人选,牵线搭桥。

今日她是真有要紧事,天热怕啥,有钱賺谁还怕热啊?

等她把事情办妥了,有的是吃茶歇凉的时间。

金婆婆领着钱媒婆进来的时候,周家人正一块翻晒院子里的粉条。

这几个月天气好,家里加班加点的赶着做粉条,反正如今屋子多,不漏雨也不透风,有的是地方放。

“娘,你别弄了,外头太阳大,仔细一会晒久了头晕。”万氏又一次催着婆婆进屋去。

李氏摆摆手:“我没事,又不累,就抬抬手的事。年轻那会儿啊,地里的活计,都是我和你爹两个人做,比起那些年,现在可轻松多了,过得跟地主老爷似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