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139)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在李氏看来,她过的日子跟地主老爷差不离,每天啥事没有,家里的活有人做,顿顿有肉,大米白面管够。

她当了二十多年寡妇,谁能想到她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奶奶,娘,你们都进屋歇歇,最后这点我和清霞弄了就成。”清荷撩开防晒的帷帽,给自己透透风。

清霞在一旁帮腔:“二婶,你就带着我奶进去吧,你不回屋,我奶也不会回屋的。”

万氏本来还想再做会,就翻晒粉条这种事,又不费力气,一点不累人,让她整天歇着闲着,反倒浑身不舒服。

不过,等她抬起头瞧见金婆婆身后的人时,又改了主意。

“娘,咱们都进去吧,让她们两姐妹俩做去。”

万氏走到李氏身边,朝金婆婆的的身后努努嘴。

清荷姐妹俩也是认识钱媒婆的,立在原地笑盈盈地招呼了一声,又继续做手上的事。

钱媒婆这人会来事,一张嘴尽会捡好听的说,

三两步走上前来:“李婶子,万家妹子,你瞧你们家这俩姑娘,模样出挑不说,还这么勤快,也不知道日后哪家能有好福气。”

“要我说啊,这俩姐妹日后是做少奶奶的命,用不着吃这些苦头。”

“呵呵,哪里的话,就是俩乡下丫头。来进屋坐,外头晒得慌,进来喝杯凉茶。”李氏笑呵呵的略过话头,不愿多谈两个孙女。

什么少奶奶不少奶奶的,婚姻大事,讲究个门当户对。

嫁得门庭太高,姑娘受了欺负,想给她撑腰都撑不起来。

周家只是庄户人家,攀不上有钱有势的人家,就算能攀上,她也舍不得两个孙女嫁出去受苦。

自家宠大的姑娘,到别人家受磨搓,光是想想都能心疼死。

“哎,好好,可不就是热嘛,你看我这一头的汗。”看出周家人不想多讨论自家姑娘,钱媒婆见好就收。

这俩姑娘虽好,却不是她今天来的目的。

一口气喝两杯凉茶下肚,钱媒婆掏出帕子擦擦嘴角:“李婶,明贵家的上哪儿去了?我上你家老宅转了两圈没瞧见人。”

“没在家,在镇上码头做生意,天热了,那些个抗货的,半下午才出来,要抗到晚上。这不正好,老大家的晚上也能多卖几个钱。”眼看老二家是不用操心了,老大家也慢慢起来了。

李氏说起这些事,心里头骄傲得很。

周家大房在镇上码头摆摊的事,钱媒婆是知道的,是个开钱的路子,就是受累。

话又说回来,不累又挣钱的事,也轮不到他们这些老百姓头上。

要卖晚饭,估摸着一时半会地回不来。

钱媒婆不免有些着急,她还指望着这一趟能把事定下来,现在看来只能多跑一趟了。

钱媒婆开门见山地道:“李婶,万家妹子,今天我过来,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刘家妹子,就是来的不巧,她不在家。”

“左右你们都是一家人,我把消息告诉你们,你们替我转达给刘家妹子。”

“成,你说吧。”钱媒婆说的好消息,十有八九就是清波的好事,李氏早迫不及待了。

拢了拢耳边的头发,钱媒婆讪讪道:“上回啊,我也是被赵家蒙骗了,不知道他家打的那起子坏主意,婶子一家虽不怪我,可我心里不知道多愧疚。”

“一直惦记着清波的亲事,这不,我这儿有一个顶顶好的姑娘,我谁也没说,径直就上你家来了。”

“不怪你,我知道你是个实在人,做不出昧良心的事。”说起上回赵家的事,李氏倒是不怎么生气,左右还没定下,没啥大影响。

对于侄儿的亲事,万氏也着急:“钱大姐,你说那姑娘是谁家的?”

“镇上西街口卖布哪家店知道不?老板娘姓凌,我说的姑娘啊,就是她侄女谭玉娇,十六岁,模样好,性子也好,家里条件也不差,爹娘疼女儿,就想给女儿说个家庭合睦,父母厚道的好人家。”

“凌老板说,让我给寻个可靠的好人家,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家,论家风,你们家是这个。”钱媒婆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钱媒婆说了一口气说完,嘴巴又干又淡,赶紧倒了杯凉茶喝了,又拿起桌上的山药糕吃起来。

唔,好吃!

不知道这糕咋做的,吃着有股清清凉凉的味道,大热天吃着也不腻口。

第126章 有喜临门

谭家?

李氏闷头想了想,那不就是前几日上门来的那家。

若是那姑娘的话,倒真是不错,她听懂钱媒婆的话了,多半是谭家那头有意,让人来探口风的。

那天大孙子也确实过来送过东西,难道是那会叫谭家两个口子入了眼?

自家大孙子长得高高大大的,又吃苦上进,谭家两口子倒是有眼光。

有姑娘家里主动来问,李氏别提多高兴了。

她把桌上的糕点往钱媒婆面前推了推:“钱媒婆,辛苦你跑一趟,这事我和老二媳妇做不了主。还得我家老大两口子自己做决定,不过你放心,我也不让你白跑。”

这意思是要给辛苦费啊!

钱媒婆笑得见牙不见眼:“婶子,可得动作快点,我还得给别人回话。”

李氏点头,表示她明白。

谈好事情,几人又说了一阵闲话,万氏塞给钱媒婆一个红封后,才让将人送出去。

钱媒婆出了周家门,往前走了一段路,才打开红封数了数,整整十五文钱呢!

跑这一趟不白流汗,顶得上别人一天工钱了。

钱媒婆一走,清荷清霞两姐妹就进了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