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158)
村里也有脑子清明的,一开始不明白,后来仔细一琢磨,才琢磨清楚这桩婚事好处也不少。
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那陆承泽爹娘都没了,那不得跟着媳妇向着岳家啊。
周明远两口子这哪是嫁女儿,分明是多了个儿子啊!
不管外头人怎么说,只要没当着面说,周家众人纷纷当作不知道。
其实刘氏和万氏知道后,气得不行:“我们家姑娘给谁定亲,碍着她们什么事了,一个个的闲得没事,活该一辈子受穷。”
刘氏把清荷当成自己闺女,要不是清荷出的主意,她家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前些日子,家里刚她都置办了牛车,正准备在儿子娶亲前,把房子修整修整,这都是侄女的功劳。
要没有侄女出主意,她家上哪儿去挣钱?
刘氏越想越气,当即就想去撕了那些个长舌妇,是清荷把人拦住了。
清荷劝自家娘和大伯母别和那些人计较,两家人都挣了些钱,村里眼红的人多,不过是说些酸话,计较那些干啥。
况且,他们家本就放了话出去,不再和吴秀娟打交道,只是说几句闲话就随她去吧。
找上门去打打闹闹,反倒叫村里人说周家仗势欺人。
李氏暗里嘀咕:这些个眼皮子浅的,光知道笑话虎子是个孤小子,哪里晓得这孩子多有本事。
凭自己的本事能挣几百两银子,村里那些人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二牛娘和吴秀娟见周家没人出面反驳,自以为说得对,戳中了周家的软肋。
一有空就在村头大树底下和村里人说酸话、嚼舌根。
周家如今有钱,大房在村里买菜,二房收村里的红薯。
虽说村里人有些眼红嫉妒,却并不愿得罪周家,因此大多数人并不接这两人的话。
没人接话也不要紧,二牛娘和吴秀娟自个儿也说得痛快。
尤其是吴秀娟,被陆承泽收拾过后,心里又怕又不服气,可她打又打不过,只能背后说说出出气。
第142章 口舌之争
一直到半个月后,赵东来从县城里回来给叔爷做寿。
吃过午饭,赵东来溜达到村里大树底下和村里人聊天,他许久没回村里,想听听村里有啥新鲜事。
树底下坐了一圈村民,或三五个一堆嗑瓜子的,或拿着针线框做针线的。
汉子和妇人们各自一边,既能说话,又不怕惹闲话。
“叫我说啊,周家真是不会想,把个好好的闺女说给陆虎子那个爹娘都死了的孤小子。”
“先头我看万秋娘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还以为她要把闺女嫁到镇上去,谁知道选来选去就挑了个没爹没娘的。”二牛娘边纳鞋底,边跟旁边人讲得唾沫横飞。
周家大房隔壁的桂花婶,也在树底下跟人聊天。
听见这话,当即板起脸:“二牛娘,你说话别那么难听,张口闭口就是没爹没娘。”
“人家周明远家做事可还叫了你家男人的,得了钱就不认人了是吧?别人家闺女定亲碍你啥事了?说了半拉月了还住不了嘴。”
桂花婶跟刘氏关系好,她女儿和清霞两姐妹也交好。
二牛娘和吴秀娟嚼舌根这事她也知道,没听见就罢了,既然她听见了,肯定得说叨几句。
刘氏家里做生意,可从她家买了不少鸡蛋蔬菜,她心里面记着周家的好。
碍着她啥事了?
碍着她家发财了,要是没有陆虎子,说不定她家二牛就能娶到周清荷,娶了周清荷,她家也能去镇上做生意。
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不能说出来。
二牛娘心里憋着气,沉着脸:“咋不能说了?我说的都是事实,嘴长在我身上,我想说啥就说啥,关你啥事,你不爱听就把耳朵堵上呗。”
桂花婶停下手中的活,冷哼一声:“虎子又没惹你,你老说人家爹娘是啥意思?尽往别人伤口上撒盐是不是?陆山两口子在的时候,也没少帮咱们村里人,做人还是要积点口德。”
村长家老伴张氏也在,都是村里人,吵来吵去不好。
张氏便起来打圆场:“好了,都别吵了,这儿这么多人在,可不是来听你们吵架的。”
村长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桂花婶顺势坐下,继续和身边的人说起家常,不再理会二牛娘。
二牛娘也不想惹张氏生气,当即闭了嘴。
她这些日子天天在村里说周家的事,早有人看不惯,只是这不是自家的事,谁也不想去出头。
这会子桂花婶起了头,哪怕张氏说了叫大家别吵,还是有不少人凑在一堆小声议论。
“死者为大,不管咋说都不应该说已经走了的人,多不尊重。”
“可不是吗?我看呐,二牛他娘是心里不甘,听说她想叫二牛娶清荷那丫头,被挡了回来。”
“她在做梦吧,清荷长得多好看,又有本事,二牛就是头憨牛,老实巴交的,那配得上清荷。”
二牛娘心里本就不忿,凭啥她提了她家二牛和侄儿,万氏话都不接就挡了回来。
在她看来,不管是二牛,还是娘家侄儿都比陆虎子好。
至少她家里人都在,娘家还有三个哥哥,遇上啥事总有人能搭把手,像那种父母都没有的人,只有被欺负的份。
这些人竟然都觉得她家二牛配不上周家丫头!
一股邪火冲上二牛娘心头,她大声嚷道:“陆虎子再好又怎么样?爹娘都死了,听说当初带他走的师傅也死了,说不定就是他命硬,克亲。周家把女儿定给他,也不怕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