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276)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之所以让王有富去送,也是为了拉近王有富和里正之间的关系。

于村子有益的事,王有富从不推辞。

他中午就听自家老婆子说了,宋大人给周家送了石碑,周家扬名,那就是王家庄扬名,喜得他中午多吃了半碗饭。

第二日,清荷带着金婆婆和王有富一块去了镇上,周明远地里有活,走不开,驾车的人变成了唐平。

孙同和唐平住的房子,主体已经完工,只剩下些零星小活还没做完。

这些日子两人除了保护作坊的安全,给自己盖房外,还负担起了韩忠从前的差事,家里挑水砍柴,赶车喂牛都抢着做。

清荷看这两人这么勤快,就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两人值得她拉一把。

孙同母亲黄氏吃了二十多天的药,精神比从前好了不少,哪怕脸上和身上还是干瘪没肉,至少气色好了很多。

前两天孙同又请镇上的张大夫来看过,张大夫看过之后说,再继续养几个月就能下地走动了。

黄氏腿上没力,自己走不了,这几天阳光不错,李氏每天让孙同把黄氏背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她和金婆婆陪着黄氏说说话。

有李氏陪着说话,又有元宵和妞妞两个小可爱玩闹,黄氏渐渐开朗了许多。

进了镇上,王有富去里正处送帖子,清荷则带着金婆婆去定了一个喜乐班子,要热闹就好好热闹热闹。

她这还是受了孟奎的启发,喜乐一吹,大伙自己就能围上来。

除了定喜乐班子,清荷还买了些糖块,之后才去了大房的铺子。

她有些日子没见到大伯和大伯母,还挺想他们的,来了镇上,当然要去看看两人。

唐平要去买些东西,他不想一直住在陆家,房子修好后,他一直盘算着早些搬进去,今天到镇上,正好可以买些家中需要的物品。

清荷让他自己去,等会先去接了村长,再来找她们。

大房的铺子里,刘氏和唐婆子正聊得欢快,也不知说到了什么,刘氏拍着手大笑了好几声。

清荷还没进铺子,先听见了自家大伯母笑声,她也跟着扯开笑容:“大伯母,你这是遇到了什么好事?我在外头就听见你的笑声了。”

“清荷来了,快过来坐。”刘氏站起身来,擦擦手去拿了些糕点出来放在侄女面前,“可不是有好事吗?镇上吴秀才的学堂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没听说啊。”清荷这些日子没到镇上来,家里也没在镇上摆摊,因此好多事确实没听说过。

不过,吴秀才那种背后搞小动作的人,出事是早晚的。

说起来,她还要感谢吴秀才作妖。

要不是吴秀才嫉妒黄秀才,背后捣鬼想将人赶走,给她提供了机会,她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把黄秀才请到村里去。

就是不知道姓吴的出了什么事,惹得大伯母笑得那么开心。

第243章 名声渐起

刘氏倒是想和侄女说会话,可她还要去炒菜,这会正好没空。

她让唐婆子来说,唐婆子剥着蒜,嘴里笑道:“东家姑娘不知道也是正常,这事是前天才爆出来的,也就住在镇上的少数人知道,还没传开呢。

“那心思不正的吴秀才有个学生,是镇上卖粮油卢家的小儿子卢进。昨天卢掌柜的手受了伤,让卢进帮着记账,结果发现卢进根本算不来帐,写出来的字也跟平日里功课上的字迹不同。”

“卢掌柜心中生疑,察觉这里头有事,便把小儿子拎到屋里询问,卢进先头还死扛着不说,被卢掌柜揍了几棍子才说实话,”

原来卢进之前的功课都是请别人做的,不仅他如此,班里好多有家底的孩子都这样做,这些事吴秀才都知道,却从没告诉过任何一个家长。

卢掌柜气得想吐血,他花钱送儿子读书不是去混日子的,让别人代写功课,夫子知道都不教育,这样的学上来干什么?

上了两三年学,字认不全,帐也不会算,白瞎了几年的时间,这纯粹是耽搁孩子的前程。

卢掌柜心里恨极了吴秀才,不想轻易放过他。

连夜找到镇上那些有孩子在吴秀才那里念书的朋友,一同找上门去,要让吴秀才给个说法。

吴秀才向来自视甚高,卢掌柜等人闹起来,他面上挂不住,说话就不好听,这更惹恼了这些孩子父母。

好几个家里有钱的人家,也不愿再顾及吴秀才的面子,直接就说出了曾私下里给吴秀才送过钱的事。

其他学生家里知道这事后,纷纷吵着要退学,让吴秀才退束脩。

吴秀才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被人堵在屋子里,这些人说了,一天不还钱,就一天不走。

“活该!多行不义必自毙,早该被闹出来了,省得耽搁那些真正想念书的好孩子。”对于吴秀才的遭遇,清荷半点不同情。

唐婆子跟着点头:“可不是嘛,吴秀才不是个东西,黄秀才又不在镇上教书了,那些孩子一时还找不到念书的地方。”

说完吴秀才,唐婆子又说了些镇上的八卦,清荷一直等到刘氏炒完菜,跟刘氏聊了聊家里的近况才回家。

爹娘和杨九娘都忙,家里只有李氏和妞妞在带元宵,老的老小的小,她放心不下。

三天时间,眨眼就过,到了安放石碑这天,周家全家出动,甚至村里人也有不少人跟着去看热闹。

清荷把自家的两辆牛车都贡献出来,还包下了王长福家的牛车,直接告诉村里人,今天村里的人免费坐牛车去镇上。

不过牛车位置有限,坐不下太多人,李氏就说先紧着老人孩子和孕妇坐,对此大伙都同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