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就道:“我这有瓶甘油,甘油润肠通便,您用木棍沾一些上去看能不能帮忙。”
好一通忙乱,解决了方校长小儿子的肠道问题之后,春妮关心小师弟:“怎么突然便秘便得这么厉害?”
师母道:“我也没想明白,可能还是跟家里这几天吃的苞米粉有关。”
“苞米粉?”春妮有几天没去市场,不知道市面上又出了种新东西:“是玉米面?”
“不是,就是苞米粉。”师母捧出一把土黄色干粉让春妮看:“就是这个东西,粮店里说是新进的杂粮,只卖两毛钱一斤,我让你桂香姐去买了一些回来,这两天家里早饭吃的是用这个粉和白|面贴的饼子。”
现在一斤碎米黑市卖到三四块钱,还附送小半包碎石头,这个什么苞米粉两毛一斤,不跟白捡似的?
春妮手指沾起一点,放进嘴里尝了尝,“呸呸”吐出来:“什么鬼东西?一点玉米味都没有,你肯定被骗了!把东西扔了吧。”
“不会吧,我在铺头老梁那买的,他还算实诚,没骗过我们。”
春妮又仔细尝了尝:粗糙的颗粒糊在食道中,像吞了满口的木头渣,多咂两下,总算尝到些微玉米的甜味。
“该不会是玉米和着玉米棒子一起磨的粉吧?”她猜测道。
师母却是念了声佛:“算是粮食,只要不是观音土,能吃就好。”
见春妮皱眉,她又道:“你们家夏生,我是另外做的,让他吃你送来的白|面。上次就说过,之前夏生的粮食还有剩,让你别送,你怎么又送来了?”这年头蹭饭可不是个好词,粮食比钱还金贵,每回春妮把夏生送到校长家寄养,肯定是要另外拿粮食来给师母家的。
春妮道:“夏生能吃多少?我不是说过吗?多的就给你们。”校长家孩子多,师母是纯粹的家庭主妇,男主人又喜欢周济朋友学生,家里时常没有余粮。
春妮有时借着寄养夏生的理由,会多送些粮食过来,只是没想到,校长家精细到现在另外给夏生算了个灶头,也不肯占她便宜。
师母连忙摇手:“那可不成,现在粮食多贵啊,能省一些是一些,反正吃差点也不会怎么样。倒是校长要我跟你说,现在都困难,以后你再不要这么大手大脚,这顿粮食吃了,还不知道下顿在什么时候,你要学会过日子。”
连她这个最吝啬,最俭省的人都被人这样叮嘱,春妮不知当哭还是当笑。
“大人可以将就,可小孩子呢?”她劝道:“小孩子脾胃弱,天天吃这样的东西,哪里受得了?师母您也不想这样的事天天来一遍吧?”
见师母目露犹豫,春妮直接伸头去叫:“桂宝,晚上跟哥哥姐姐到我家吃饭,我做粢饭团给你吃。”
桂宝是师母住进学校后跟方校长生的孩子,今年才不到三岁,任事不懂,听见有好吃的,开心得在椅子上蹦:“太好了,晚上有粢饭团吃了!顾姐姐,我要点芝麻的。”却是腿软了一下,差点跌倒下去,叫春妮扶住了。
师母沉下脸来:“桂宝!”
春妮不让师母说下去:“就这么说定了,师母,就这一次。桂宝来,现在你下来,跟我去我家找夏生哥玩。”
桂宝看见自己娘脸色不对,急忙躲到春妮身后,露出一颗脑袋:“妈,我吃得不多的,
就吃这么一点点。剩下的都给你们带回来,给你和爸吃,我不吃。”
师母瞪着他:小儿子的眼睛长得大,因为这些天吃不饱,原本就不大的脸颊消瘦下去,竟是没有一点小孩应有的圆润饱满。这大大的眼睛挂在凹陷下去的脸上,仿佛是滑稽戏特意画出来的一般,有一种荒诞的可怜相。
师母到底没再说下去。
晚上,春妮让夏生叫来桂香和方家的其他三兄弟,给他们用白米做了一顿结结实实的粢饭团。
这些粢饭团不像后世一样,花巧地包了油条肉松等内容物,只是放了点油和葱花,再加一点揉碎的海藻,就让每个人幸福地吃撑了。
桂宝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下午对母亲的承诺,他揉着小肚皮,小小的眉头皱起来:“要是每天都能吃这么饱就好了。”
一边的桂香揉了揉他的脑袋,无声地叹了口气。
第192章 192 寂静
校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唯一的办公桌旁, 方校长和韩厂长分踞两边吞云吐雾,须臾,齐声叹了口气。
工厂开工的事直拖到现在, 都四月都没什么结果, 虽说淡季也给发工资,但考虑到效益问题,只是十块二十块钱这样的基本工资,一个人糊口都不够,更不要提养家。
整座工厂的工人都指望开工后的工钱帮补家用,拖了这一个多月,人心惶惶, 有人已经另谋生路,去了其他地方找工作。
这是个非常不好的兆头。
因为在开厂之前, 学校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学徒工培训培养的工作,加上待遇丰厚,所有盈利用于学校建设和工厂扩张,不存在矛盾最尖锐的劳资问题, 工人对工厂的忠诚度相当高。不是遇到一般的困境,没人会愿意在工厂困难时期背负骂名离开。
局面再继续僵持下去, 肯定有更多人坚持不住,工人们继续流失下去,也不用再操心重开工厂的事了。
所以, 他们今天坐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