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的功夫,春妮便收获了徐家以前怎么发的家,徐公傲是怎么靠坑骗乡邻卖苦力赚钱,在发达之后又是如何卸磨杀驴。春妮听得连连感叹,南方许多豪门大族对外人或许严酷,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对族里人多少还要留些颜面。不说大家多少代以前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有点香火情在,那些人祖坟都在这,真是把事情做得太绝,不怕哪天他们家祖坟被刨?
跟春妮说话的村民看出她的疑虑,主动解释道:“徐家从他爷爷那辈起就坏了根了。他爷爷的大哥当年怎么染的赌瘾?他姑丈家的油坊是怎么姓的徐?打量旁人都是傻子,啥都不知道?他们大徐家的人坑自家人是祖传手艺,这回家里人不够坑,就惦记上咱族里人了呗。不然咱们祖辈都一样的老农民,凭啥他徐公傲家翘起脚受用,住着五进大宅子,咱们日里夜里在地里刨食,黄土茅屋都住不起?”
“那你们还容他家在这好好住着?”
“有啥办法,姓徐的跟好几个县长关系好着哩,俺们小老百姓的,哪敢跟他们官家人斗?”
“我早就看出这小子不是好鸟。那年他爹上山,我被他家半夜叫起来去挖坟,趁你们没注意,老子解开裤带,滋溜溜的一泡好尿下去……嘿嘿,嘿嘿嘿。”
几个村民顿时咋舌:“咋说还是你徐老三胆子大,真是会弄啊。”
“就是说嘛,老子当年就看你不对劲。问你个狗攮的咋回事,你还不说。要是晓得了——”
“咋地?”
“要是晓得了,老子也要尿他一家伙好的!”
春妮:“……”
春妮十分勉强地转回话题:“现在好了,等鬼子投了降,姓徐的大汉奸准落不着好。到时候乡亲们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把这些年在他身上受的气吃的亏全找补回来。”
一句话说得几个老乡纷纷竖大拇指:“那就借小姑娘吉言了,真想明儿个就能看到徐公傲的下场。”
在徐家村又歇了一晚,第二天伤员的烧退之后,春妮便跟王大嘴踏上了返程的路。
来时船行顺水,这次回时,就比来时多用了大半天的时间走水路。
她来回都在赶路,还不知道,在海城,有一件大事已经悄悄发生了。
她从浦头跳下船的同时,看见了一个绝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人:“桂生?”
春妮朝桂生的身后望了两眼,除了他,并没有其他人出现。
她觑着桂生的神色,心里陡然一紧:“是不是……是不是城里出了什么事?”
第227章 227 投降
常文远出事了。
春妮问桂生, 可惜桂生知道的也不多:“前天晚上,几个鬼子来家里,突然把常哥给拷走了。我跑上去问了两句, 那几个鬼子又是吼又是骂, 差点把我也拷走。春妮姐,这下可怎么办?”
“家里现在什么情况?有没有人在那守着?”问完这两句,春妮突然想起来:“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桂生给常文远跑过几回腿,常文远有吸收他进入组织的意思,但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让他知道的太多。
“常哥那天晚饭过后告诉我的,说你和他之间需要一个联络员, 免得两边突然有一方联系不上出了事,另一方还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桂生突然反应过来:“他不会早知道自己要出事吧?”
春妮没答他。常文远不是这样的人,为大本营搞物资固然重要,但再重要也不值得用自己的性命冒险,去换取那些死物。前天晚上的事, 应该是在他计划之外,必然哪里出了他不知道的纰漏。
但不管有什么问题, 先找到常文远,把他营救出来,是当下的首要大事。
春妮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常文远担忧, 这些年总是这样,每每平静不了几天, 就会有大大小小的事故发生,让人得不了一时一刻的轻闲。
涂铁柱给春妮找来一辆驴车,连夜送他们回城。桂生坐在驴车上, 说起她离开这些天倭人所为和国际形势:
“……每天街口都在枪毙人,刚开始还有人冲洗地面,后来就没人管了。街上行走的人很少,除了那回,不知道谁说,美国人向倭国投了两颗蘑菇弹——”
“什么蘑菇弹?”春妮坐直了身体。她知道的蘑菇弹只有那一种,也是末世的成因之一——
桂生也是稀里糊涂的:“我也不晓得,只是听别人都那么说。你知道的,海城现在哪有能看的报纸?电台也早就停播了,我只能上夜校时找其他人打听消息,大伙都说那是蘑菇弹。”
春妮拧眉不语,听桂生往下说:“对了,我来前路过西马路的倭人跑马场,听见那里边枪声震天,但又没有喊杀声,像是在枪毙人。但这么密的枪声,那须得有几千几万人被枪毙吧?怪得很,不晓得又出了什么事。”
忽然,他挺直身体:“该不会是倭国人想最后疯狂一回,又在搞屠杀吧?”
按道理来说,败军之师自顾不暇都来不及,哪有功夫再兴风作浪?但事情落到倭国人头上……似乎发生点什么事都不奇怪。
她忙问:“那几天你看见过倭国人在街上抓人吗?”
桂生先是摇摇头,却又说:“哪天倭国人不在街上抓人的?不过没见他们抓很多人,跟以前一样,两三个人几条枪闯进人宅子里,或是街上带两个人走。也不像南城传说的那样,在街上见人就杀,也没见他们有特别行动,至少我们住的那一块儿还算安全。如果真是屠杀,少说要抓个几百上千人吧?动作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