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将钱袋抛起,再接住:“先拿它买块好铁板吧。”
胡老师顿时笑开了花,撒腿向校长办公室飞奔过去:“校长,常先生给了我们买铁板的钱,咱们能买块新板子了!”
“常先生给我们的钱?为什么常先生会给钱我们?”
不管春妮后来怎么说的,有了这笔药钱,校长很快买来一块新铁板,新铁板令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连带教材印刷的速度也由原来的六千张提升到了约七千张。
因为有了新铁板,蜡纸刻印不再那么容易勾破,一张蜡纸可以使用的频率直线上升,最终影响到教材印刷的效率,也是让人意想不到。
至于以常先生的名义购买铁板,春妮并不担心会被戳穿。
毕竟这笔钱牵涉到药品的来源和她的安全,常先生绝对会守口如瓶。至
于常先生会不会打探她失去这笔药钱的影响,春妮更不担心。他可能会有诸多猜测,但他是君子,不会主动询问别人钱财等私隐问题。
至于常太太给的那五十块法币,春妮也都塞进了那个钱袋里,看校长决定怎么用了。
春妮不想再操心这些琐事,因为中秋节马上要到,方校长终于宣布,学校可以放节日假了!
并且因为学校在初夏开学,顶着酷暑上了两三个月的学,学生们也需要一个长假来休息调整。
校长索性大手一挥,大方了一回,给师生们都放了十天的假。
十天啊,这么长的假期,春妮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第35章 035 精彩的抗争
原本因为有印刷任务在身, 方校长宣布的放假是有条件的。
他预备安排老师们分为三组,每组两人,每天排两班的频率来兼顾教材的印刷。
但看到老师们听见放假时那一瞬间的表现, 特别是听见胡老师问:“校长, 那我们放完假回学校之后,是不是房顶就能修好了?”
王老师在他面前许愿:“要是咱们能印得更快些就好了。这样多出的钱在旁边搭个房子,不用这么些老师都挤在一起,做点什么都太不方便了。”
夏风萍则说:“我就盼着学校再搭几个厕所,这么多学生,每天下课排队都排半天,这味儿太可怕了。”
方校长突然有些不忍了。
这段时间, 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印刷, 每天忍受难闻的油墨味,在阴暗憋气的杂物间重复着没有一点成就感的枯燥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便以为, 老师们的潜力无穷。
直到这一刻,方校长才明白, 促使老师们坚持下去的,对工作的热爱是一方面,对理想生活的描摹才是最要紧的。人不是有了理想就会变成永动机, 再崇高的理想,也需要照在现实生活中, 让人们体会到切实的好处,再从这些好处中汲取到新的动力。
有了这笔印刷费用,学校的生存环境会有些许改变, 这才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但老师们是人,他们会累也会倦。他们领着微薄的薪水,做着比纱厂女工还繁重的工作。学校条件有限,满足不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至少不该过于剥夺他们的精神快乐。
方校长想了两个晚上,宣布放假期间,学校会请几个学生来帮助完成印刷工作。作为答谢,学校将根据学生工作的时长和种类,给予他们一毛到五毛的奖励。
听到学校请学生印刷教材的消息,别说学生,连学生家长都激动了:在这样的年头,大人都活不下去,小孩能找点营生,那是多不容易的事。甭管挣多挣少,光是学校承诺的,给孩子们管这十天一日三餐的饭,就足以使人趋之若鹜。
包括方校长都没想到,老师们在课堂上一宣布这个消息,报名的人就挤满了办公室。因为报名人数太多,最后老师们不得不从每个班挑选出五个从品行到体形都没得挑的学生,将没被选上的学生哄劝回了家。
到了下午下学,春妮坐在她的凉粉摊子上,就看从弄堂里边出来的小学生们要么拉长个脸,像谁欠了他二五八万似的,要么抹着鼻涕眼泪哭唧唧,活似被人欺负了一般。不知道的,恐怕得猜这里边是不是藏着哪个□□窝点,这些小可怜们怕不是遭遇了什么非人对待。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
几位老师事后说,看学里几个站不稳的娃娃围着他们昂昂哭,心里真不是滋味。可他们什么活做不了,每天上学都还要父母来送,留他们下来,不是帮忙是添乱。
也是这时候,老师们才知道,学校中午的那顿饭,是很多孩子一天中唯一能吃饱的一餐饭。
放假对老师们是放松,对学生们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但连续超负荷工作这么些天,老师们的体力和精力都到了极限,无论如何,这假也是必须要放了。
因为学生们还不熟悉器具,每天还要有至少一名老师留在学校指点他们操作。
这一点不用春妮他们操心,方校长和韩老师说,反正他们也要守着学校,便将工作包揽了下来。
江浦小学这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师生们的假日工作,吴江大学的事情也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因为常先生遇刺地点在法租界,他又是著名华人教育家,又曾经在美国留过学,社会关系极其强大,刺杀地点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摆明不能就这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