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的馒头卖到中午就不再卖,而胡辣汤的生意一直做到晚上八点,直到等晚工的力夫们陆续都去往码头,她招呼着夏风萍和李德三往学校里搬着桌椅板凳,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夏生放下功课,跟在大人们身边忙东忙西,小嘴还不停叭叭:“姐姐,明天还做到这么晚吗?”
“当然了,你认准了,以后这一小块地方就是咱们的根据地,只要有人买,咱们就要一直摆下去。”
“江浦码头每天半夜都有人上货卸货,难不成我们以后要守一晚上?”夏风萍揉着肩膀,胡辣汤需要一刻不停地搅动,不像凉粉那样省力气。
这一天把她累惨了,再这样下去,她撑不住。
春妮没把话说死:“先做两天看看。”
“还要做两天看看?”夏风萍夸张尖叫:“学校天天要熬夜印刷,你也要熬夜熬汤,你累死我算了!”
春妮白她一眼:“放心吧,我累死我自己,也不会累死你。你个大姑娘半夜守在棚子里卖汤,我怕夏先生知道后,举着手杖敲我脑袋。”
“我可以夜里守在棚子里。”李德三表态说:“反正我在苏南住的地方已经被占了,正好住在棚子里,顺便帮着看铺子。”
夏风萍只能服气:“你们都是铁人,我这个凡人还是不要自讨苦吃了。”
春妮却同李德三道:“不用这么着急,你先住在王家,等这边安顿好了再说。”
回家之后,才是盘点今天收入的时候。
这是两个姑娘卖凉粉那会儿就经常做的事,杂合面馒头做了多少个,卖出多少个都是有数的。算一算就明白,今天主要算的是胡辣汤的收支问题。
夏风萍将昨天买材料的钱核算出来时,春妮恰好数出了今天卖胡辣汤的钱:“四块八毛八,你刚刚说成本多少来着?”
“三块三毛四。”夏风萍将帐本往桌上一扔:“从五点开始,忙活一整天,卖了起码一百三四十碗的汤,才赚不到两块钱,平均一碗一分钱。跟卖凉粉比,这利薄得像做善事似的。以后摊子固定下来,怕是英国人马上就会来收咱们的摊位费了。”
春妮笑:“咱们才是第一天,这个利是正常的。你看对面那家卖馄饨面的,我瞧最多五分钱的赚头,可他一天卖得出五十碗吗?”
“五分钱总比一分钱赚吧?”
“不是这么算的,”春妮道:“你忘了他一个月要上交五成利给红帮?”
她见夏风萍不语,觉得应该再说些话:“这两天,我总想着,世上苦难的人这么多,像这些力夫,很多人年纪轻轻就一身的病。我力量有限,做不了多的,至少可以做到为他们熬一碗便宜的汤,让他们即使在寒夜里也能喝一碗暖胃。”
夏风萍仍是没说话,春妮有些急了,又说:“我不会只做善事不考虑自己的情况。我想好了,夜里温汤费柴薪,咱们的汤可以卖四分钱一碗,这总行了吧?”
夏风萍握住她的手,笑了:“方校长没白教你,这是好事,你该早跟我说清楚的。”她神色纠结片刻,却道:“以后你跟德三干吧,我就不去了。”
春妮一怔,试探问道:“你是怕我请不起你?”
夏风萍没出声,春妮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她不由笑了:“你不会以为,我只准备熬个胡辣汤就算了吧?”
“那你还准备做什么?”夏风萍精神一下回来了。
第41章 041 人间奇葩
到十月份, 春妮新开的两样生意完全稳定了下来。
胡辣汤白天最高卖到三百碗左右,晚上断断续续,有时居然也能卖一两百碗, 这是春妮和夏风萍三个人都没想到的。
现在三人的分工也逐日明确。
一般是李德三值夜班, 春妮和夏风萍两个姑娘做白班。白班不忙,或是遇到学校放假,就由夏风萍负责售卖洗碗,春妮只负责做食物。有夏风萍顶上,春妮可以在晚上替换一次李德三,在换班前顺便将白天的馒头都做了,这样她也会有一个白天的休息时间。
但夏风萍白天事也多, 有时晚上还要帮学校印教材,这个小食摊子的经营主力还是落在春妮肩上。
海城因为地处东南, 即使这会儿深秋将近,春妮在小棚子里守一个晚上,也不会感觉很冷。
相对白天班,值晚班不需要随时守在摊子前边, 有人来买,在外头招呼一声就是。更熟一些的客人, 自己乘汤,自己付钱。春妮名声在这,没人敢赖她这仨瓜俩枣。
李德三在棚子靠里的地方搭了个简单的床铺, 春妮晚上值班也在这休息。她有时候睡不着,着意观察那些半夜三更来买胡辣汤的人, 两三个晚上
下来,心里就有了数。
原本江浦码头上下货都尽量集中在白天,即使有船半夜靠港, 一般也会等到早上再下货,但两种情况除外。
一种自然是卸完货就要走的急活,这种船主急着离开,出的价较白天也略多。另一种,则是专门趁夜走私货物的走私贩。
据春妮的观察,这些走私贩们走私的货物很多,洋烟,洋酒,奶粉,丝袜,洋铁皮……现在倭国人封锁整条水路,正常途径的货物很难进关。海城又是远东最大的关口城市,只要东西能运进来,不愁没有销量。因此那些走私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没有走私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