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101)

陈皎看着他的举动,实在怀疑能不能弄到鱼。

找来一堆干柴,石头圈里大鱼没有,但白鲦和小杂鱼还是有一些。

那些鱼儿游进石圈里打转,笨头笨脑的。崔珏一点都不嫌弃,麻利把缺口堵上,将其捕捉。

处理它们也快,只需把内脏挤掉用河水洗干净串到小树枝上就行了。

陈皎有样学样,赶忙过去帮忙处理小杂鱼。

崔珏就地取材,找适合的石头打火。

这个时代常用的燧石,也就是打火石,是家庭必备品,因为太过寻常,极其便宜。

河床上也会有它们的身影。

陈皎不认识,崔珏挑挑拣拣找来两块石头,用干草十分娴熟地生火。

看着他的举动,陈皎多少还是有点吃惊,毕竟在她的印象里,他不像是会适应野外生存的样子。

见他把火堆生起,陈皎连忙把串好的鱼儿拿过去,好奇道:“崔郎君真厉害,好像什么都会。”

崔珏不领情,毒舌道:“你当我南逃是喝西北风过来的?”

陈皎:“……”

崔珏忽地阴森森道:“你知道人肉的滋味吗?”

陈皎似被吓着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冷不丁想起他杀人时的狰狞,骂道:“变态!”

她确实被他那种死鬼的病态阴郁眼神吓着了。

崔珏很满意她的失态,咧嘴笑,故意露出白森森的牙,仿佛真吃过人肉一样。

因为没有盐,烤熟的小杂鱼自然不怎么好吃,且还刺多。但不管怎么说,多啃几串还是勉强能管一会儿,总比先前饥饿的滋味好多了。

陈皎一边嫌弃一边剔鱼肉,不得不承认她是真的被腐蚀了。想想自己穿过来的日子,她吃饱饭才多久,竟然已经忘了以前在申阳那种猪狗不如的生活。

那个阶段她连油水都沾得少,这才过多久,竟然开始嫌弃起来。

陈皎的心情一时很复杂,不禁萌生出吃饱饭的心思。

但仔细想想,现代的国人吃饱饭也不过几十年,这里搞不出杂交水稻,也没有玉米红薯土豆,那些东西全靠引进。

一顿小杂鱼吃得她脸上表情五花八门,崔珏觉得她有毛病。

把肚子填得半饱,崔珏灭了火堆,毁了石头圈,放里头的鱼儿一条生路,继续前行。

二人寻到进入山中的路口,想着汪倪他们定会沿途寻来,又顺着上游折返回去。

这会儿汪倪等人确实沿途追寻而来,那帮山匪被斩杀六人,捉到两名活口。

带来的兵也死了三人,受伤七人,谢必宗负责处理现场,汪倪带兵找人。

南方的山林茂密,两人钻入林中,崔珏拿木棍开路。

陈皎跟在身后,林中蚊虫贼多,鸟雀声、夏蝉声、昆虫声,各种声音混杂到一起,好不热闹。

他们行得小心,怕遇到捕猎陷阱。

尽管崔珏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陈皎跟在他身后还是觉得心安,皆因他稳定的情绪。

仔细一想,上回他掐她,她作死亲了他一嘴,那厮面色剧变的样子可见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她觉得他有点反应过度。

一路走走停停,两人身上的衣物已经彻底干了。林中不比河道,没有阳光照射,要凉爽得多。

崔珏会观察树冠辨别方向,闷着头领陈皎前行。

陈皎心中不免好奇,问道:“崔郎君以前南逃时……”

话还未说完,崔珏就板着棺材脸打断:“无可奉告。”

陈皎撇嘴。

这个时期南方的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中原胡人政权一茬又一茬更换,南北交融更是一团糟乱。

最初南渡而来的北方人跟南方土著们格格不入,因为历史上的南方被称为蛮夷之地。

陈皎穿过来就是“蛮夷”,也得是经过好些年的交融,南北才逐渐融合。

崔珏南逃算是晚的,尽管北方被胡人侵占,仍旧还有不少汉人居住。他从来不愿提起自己的过往,就像见不得光似的,陈皎也不敢多问,怕讨人嫌。

今日两人运气说不好也算好,汪倪带兵寻人,在下午未时寻到二人踪迹,他们成功汇合。

见两人虽然挂了彩,但是皮肉伤,算是万幸。

陈皎忙问起谢必宗那边的情况,汪倪回答得很简洁,“死六,捉二。”

陈皎:“???”

崔珏解释道:“山匪杀六人,捉活口两人。”又问,“我们这边的伤亡如何?”

汪倪:“死三,伤七。”

陈皎问:“伤得重不重?”

汪倪摇头。

他还算心细,带了水和干粮,陈皎渴得要命,接过水囊灌了几口,又啃了一块饼,才觉舒坦了。

回想初来魏县遭遇山匪的情况,她推测这群山匪人数众多,且个个身强力壮,还有马匹,可见平日里养得不错。

崔珏点头表示赞许,能养得起马的山匪不简单。

一行人与谢必宗汇合,那边已经差人就近通知猎户报案。

崔珏查验尸体,看他们的体型应是北方人。

眼见天色不早了,他们只留了几人善后,便接着前行。

现在已经入了武门县地界,明日便能抵达法华寺。

晚上他们在一处村庄驻扎,当地村民看到官兵就害怕,生怕遭遇无妄之灾。

陈皎去打听一番,结果村民无人敢开门,她怕引起他们的骚动,也只得作罢。

回到村头,她同崔珏发牢骚,郁闷道:“吃了闭门羹。”

崔珏已经习以为常,手里摆弄一根狗尾巴草,“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总是有道理的。

“你若是百姓,看到这么多兵,倘若家中有貌美的小娘子,你敢不敢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