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117)

库房里的粮食布匹钱银一点点的增多,查抄郑县令家财添了一笔,薛良岳家财又是一大笔,娄家失财免灾,花钱买案底,再来一笔。

陆陆续续的钱银不断流到库房。

吴应中哪曾见过这等盛况,那些钱就跟流水一样往衙门里流,把魏县以前吞掉的全都吐了出来。

陈皎天天拿着算盘拨,跟个财迷似的,大家都有干劲儿。

官兵们只要听话都能捞补贴,不仅如此,外头的百姓对他们的口碑甚好,纷纷称赞他们为民除害,有的还会主动送些瓜果示好。

这种风评的反转令胡宴他们暗爽,毕竟谁不爱听夸赞奉承话呢?

往日老百姓见着官兵无不骂骂咧咧,现在情况则改观很多,说话客气敬重,甚至还有媒人要给王学华做媒呢,可把他高兴坏了。

在县里情形尽数在陈皎掌控中时,崔珏总算从法华寺那边归来,他也从寺里取得一笔钱财,并且还有薛良岳的头颅。

陈皎对上次胡宴他们砍杀山匪还心有余悸,不敢看那颗被石灰保存的脑袋。

崔珏清减许多,为着抓薛良岳可费了不少心思。但更紧要的还是王家送出去的信函,被他接到了。

他先把法华寺那边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下,方丈静虚被薛良岳借暗道杀害,后来还是执事明觉反水,同他理应外合猎杀薛良岳,削掉他一只手臂被逃脱,汪倪追踪了半月之久才把此人活捉。

之后又用他引诱残存的山匪,将其一网打尽,两地才算完全太平了。

他三言两语说得简单,但其中的辛劳自不消说,不但清减了,还被晒黑不少。

陈皎也提起城里的情况,崔珏并不关心收回来的那些税,他关心的是风声有没有外传。

陈皎把王家送往奉州的信函递给他看,他把王家送给自己的那封交换。

陈皎被气笑了,“那帮孙子当真贼心不死!”

崔珏严肃道:“如果我没猜错,想必州府郑家也会有求救信。”

陈皎愣了愣,“目前并未截到。”

崔珏:“我既然收到了信函,自然要走一趟王家。”

陈皎脑瓜子贼灵光,立马道:“当初我来魏县是郑章开的口,如今魏县被我搅得鸡犬不宁,王家联名上书都不管用,可见那郑章跟王家有大仇!”

崔珏:“……”

陈皎两眼放光,“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郑章把我踢到这里来搞他们王家,他们却写信去求郑章,不是笑话吗?”

崔珏:“……”

刚从外头进来的吴应中忍不住接茬儿道:“忽悠,继续忽悠!”

陈皎板起脸道:“我在他们眼里就是瘟神,是郑章把我放过来的,我若没跟他串通一气,何故联名上书都不管用?

“那肯定是被郑章压下来了呀,其目的就是让我来大肆收刮王家家财的。”

吴应中被逗笑了,原本以为她颠倒黑白是非过过嘴瘾,哪曾想崔珏忽而道:“我去王家,就是要打算说这些话。”

吴应中:“???”

陈皎却笑了,笑眯了眼,开怀道:“崔郎君这样的狗东西,我陈九娘甚是喜欢!”

吴应中:“……”

崔珏:“……”

这算夸,还是损呢?

第40章 父女互扇耳光

陈皎的热情崔珏可吃不消,不过晚上吴应中带着他进衙门的库房看堆放的财物时,崔珏委实吃惊不已。

吴应中道:“我这辈子还从未见过这么多钱财,着实开了眼界。”

崔珏捡起一定银子掂了掂,“一个小小的魏县,竟查抄出如此多的财物,也算藏龙卧虎了。”

吴应中:“大部分是从薛家查来的,若把这些财物拿回去交差,淮安王想来能满意。”

崔珏点头,问道:“士绅那些是什么情形,且与我细说。”

吴应中当即把几家目前的情况和田地细说一番。

崔珏斟酌了许久,才沉吟道:“也可收手了,给他们留一点退路,倘若狗急跳墙,得不偿失。

“毕竟往后惠州境内的士绅都会打压,若是把他们逼到绝境,各地士绅定会联合起来反抗,到那时,恐难应对。 ”

吴应中赞许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让他们疼,但不至于伤到骨头。日后时时打压,防止他们冒头,杜绝煽动百姓,方能保地方上的安稳。”

二人都觉得适可而止方能稳住目前的局势,虽打压,但也没有做得太绝,省得淮安王那边不好交差。

第二天崔珏亲自走了一趟王家,是徐昭带兵陪同的。

王震秋得知他前来,如同见到救兵。

家仆把他们请进前厅,王震秋忙上前接迎,涎着脸道:“崔别驾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崔珏摆手道:“王五爷言重了,今日崔某前来,也是有些话想同你说。”

说罢看向周边的闲杂人等,王震秋忙把他请到偏厅那边。

待婢女上茶退下后,崔珏才正色道:“你们王家送来的信函,我收到了,故而处理完法华寺的案子,便立马赶了回来。”

王震秋忙道:“崔别驾有心了。”顿了顿,诉苦道,“这些日我们王家是度日如年呐,如今二哥与四哥不幸被杀,大哥也一病不起,王家只怕要完了。”

崔珏沉默了阵儿,问道:“你们可知当初陈九娘是怎么来魏县的吗?”

王震秋愣了愣,不解道:“崔别驾此话何解?”

崔珏意味深长道:“王五爷仔细想一想,士绅联名上书为何没有引起淮安王的重视。”

王震秋:“???”

崔珏捋了捋衣袖,问道:“当初那份联名上书是送到何人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