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174)

听他这般说,郑氏也没继续找没趣。不过心里头到底不大高兴,明明都是一样的女儿,她的五娘却要遭受这般不公允。

却从未想过,如果当初陈五娘自己不出岔子,那嫁去交州的早就是陈皎了。

于陈恩这样的男人来说,哪有什么偏宠,亦不过是利益权衡罢了。

他是个商人,商人重利,女人对他来说都是附属品,不论是妻妾还是子女。

而陈皎恰恰比她们悟得通透,也比陈贤树和陈贤戎看得明白,别跟陈恩讲什么家世背景手足亲情,只需讲利益,你能给他带来什么益处就好。

这些偏宠,皆是陈皎用手腕去挣的,绝非什么父女情。

没过两日韩有进就要亲自去一趟魏县,陈恩不想这事扯烦了,让崔珏想法子把他摆平。

崔珏试探问:“王家一事属下心中有数,可日后总得继续得罪官绅,主公可有应对的法子?”

陈恩皱眉道:“到时再说。”又道,“这会子九娘在怀安郡,你去魏县办完差事,过去同她打声招呼,让她行事再谨慎着些,若屡屡捅到朝廷,引得上头重视起来,不是好事。”

崔珏点头,“属下明白。”

陈恩不耐烦挥手,眼下还要筹备求贤令考试的事,他没心思用到别处。

崔珏跟韩有进走了一趟魏县,这期间陈皎他们已经抵达了长姑,吴应中一行人也过来了。

先前兵分两路,吴应中和徐昭负责清查安丘、武门和会阴三县,因着没有官绅,清查起来要容易得多。

其中安丘的县令落马,收缴了不少赃银,另外两个县则没有大问题。吴应中把崔珏举荐的钱森群留在该县,等候新的县令上任。

陈皎风尘仆仆回来,见到徐昭他们高兴不已。双方说起各自的经历,又提及西山县那边的情形,马春和胡宴口若悬河,唾沫星子横飞。

众人听得一惊一乍。

吴应中早就领教过陈皎的手段,已经习以为常。只不过得知她把方家的后辈拐了过来,还是感到欢喜。

毕竟他们干的皆是得罪人的差事,那方家还愿意让自家子孙加入其中,可见是认可他们的。

事后陈皎也有几分感慨,私下同吴应中道:“有些官绅倒是通情达理,心系百姓,你与他说理,他也听得懂。”

吴应中:“这样的官绅往往家风清正,值得九娘子费心笼络。

“现在咱们把地方上心术不正的官绅清查,日后治理起来也要容易许多。若新来的父母官靠谱,那老百姓的日子自不消说。”

陈皎点头,“如若有条件,再把赋税减轻,老百姓势必拥护州府。”

吴应中欣慰捋胡子,“地方安定太平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以后其他地方的百姓听说这边好,自然愿意过来。只要有人丁,惠州就不愁往上走。”

二人对惠州的未来一番畅想,都满心欢喜,因为他们正在去干惠民的实事。

对于陈皎会去西山县助力陈贤树,吴应中还是挺佩服她的大局观,说道:

“大郎君想抢功劳,九娘子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拉他一把,实属不易。若是大房,只怕早就把事情捅到淮安王跟前去了。”

陈皎直言道:“我好不容易才说服父亲清查惠州图强,自然不能让阿兄坏了计划。

“他若是捅出篓子来,我亦会受牵连,郑家指不定在背地里跳脚。当初我清查魏县回来,就因为他们作祟,还挨了爹一巴掌,可把我恼坏了。”

吴应中:“确也如此,虽说这事多些人手更快些,但我不放心大郎君行事。”

陈皎摆手,“你无需操心,他干不了多久。”

当即说起陈贤树兄弟,言语中不乏嫌弃。

吴应中听后,这才放心许多。

与此同时,裴长秀在校场上跟徐昭切磋,边上围了不少官兵观战。

先前胡宴对裴长秀充满着敌意,现在改观许多。徐昭回来双方扯旧事对账,中间确实生出误会,皆受奸人所害。

徐昭功夫了得,也擅长使枪,挑战裴家枪法。不曾想裴长秀状态极佳,居然也勉强能跟徐昭打成平手。

徐昭诧异不已,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胡宴说起在西山县跟梁都尉他们切磋时的意外,刘大俊忍不住啐道:“那就是个小人,能管出什么玩意儿来?”

宋青提醒道:“莫要胡说。”

刘大俊闭嘴。

在场还有其他人,他们都属淮安王管辖,传出去了树敌。

也在这时,得知他们在校场切磋武艺的陈皎和吴应中也过来了。

这事陈皎曾私下里跟裴长秀说过,让她自己解决跟徐昭他们的恩怨。

见双方相处得还算和气,陈皎放下心来。

裴长秀心胸豁达,不是斤斤计较之人;徐昭被陈皎洗过脑,也算明事理。双方并未太过纠结往事,毕竟说起来他们都是受害者,都想重新杀回去。

这种信念是促使二人选择和平的重要支撑,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忘家国大义。

吴应中见识到裴长秀的勇猛,不禁夸赞道:“九娘子当真好眼光,此女瞧着巾帼不让须眉,当真好本事。”

陈皎也道:“她确实跟一般女郎不一样,扛打扛摔,性情也好,我很是喜欢。”

说话间,徐昭他们过来行礼,陈皎故意问道:“你二人可掰扯清楚了?”

徐昭正色道:“我与裴娘子对过,双方是存在些许误会,如今误会解开,自不会计较。”

裴长秀也道:“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让裴某流落到惠州结识了诸位,若不然还会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