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175)

陈皎心情好,说话也好听,“既然上天让你来了这儿,遇到了我们,以后就把我们当做你的兄弟姐妹,也算是南方的另一个家。”

裴长秀点头,“甚好,九娘子有人情味,我亦在努力习惯这儿。”

陈皎失笑,看向吴应中道:“她说我有人情味。”

吴应中笑了,众人也跟着笑,一片和睦。

眼下长姑县早已清理完毕,就等着新的县令交接。怀安郡还有春阳和大都没有清查,之前因着吕家是虞太守老师的关系,陈皎书信到州府请求淮安王查处虞茂昌。

太守府就设在春阳,那边现在是簿曹从事余奉桢在查处,不用他们过去费心。

鉴于文远和行事稳重,陈皎把他留在这里处理衙门日常,等待州府派来人交接。

把该办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后,一行人动身前往大都。

这期间余奉桢差人来求助,原是缺人手帮衬。那差役跑到长姑,得知他们去往大都,又追了去。

半道儿上差役运气好,追上了他们,差役说明情况,又呈上余奉桢的信函。

陈皎看过之后,“啧”了一声,坐在石头上说道:“那虞太守可是个大货,春阳的治理都快赶得上魏县了。”

徐昭诧异道:“这般混乱?”

陈皎把信函递给吴应中,说道:“名师出高徒,有吕家的真传,做徒弟的哪能差呢。”

吴应中看过后紧皱眉头,“那边的情形还挺棘手,不若我与徐都尉过去助力?”

陈皎想了想,点头道:“也罢,就劳你们跑一趟罢。”说罢起身,朝吴应中招手,有悄悄话要说。

二人走到一处僻静些的树下,陈皎压低声音道:“余簿曹是我爹的亲信,又是管钱粮的,这次你们过去帮衬,多多笼络着些。”

吴应中点头,“九娘子提醒得是,他跟了主公好些年,算是起家的老人,在主公跟前说话颇有分量,若九娘子能把他笼络过来,日后自有益处。”

陈皎摆手,“勿要太过刻意。”又道,“切莫在他跟前把我跟崔郎君牵扯上,我爹多疑,若是知晓我跟崔郎君结盟,定有想法,恐对我们不利。”

吴应中愣住,倒没有想到这茬儿,陈皎继续道:“崔郎君之所以能在我爹跟前立足,皆是因为他谁也不牵扯,只依靠我爹。

“我陈九娘能有今日,也是因为我跟谁都扯不上关系,只靠我爹给荣耀。

“若是被他知道我俩站到了一起,岂不就跟大房和二房那般各为其利,以后他用人定会猜忌。

“那余簿曹是爹的人,能深得他信任,可见有几分本事。你们过去了行事万万谨慎,只需干实事,让他省心就好。其余的,他心中自有定论评判。”

得了她的提醒, 吴应中连声应是。

二人又细说了一番,就太守府那边的事讨论了许久。

远处的裴长秀双手抱胸,见两人嘀咕了好一阵子,忍不住问马春道:“他们在说啥呢?”

马春:“我家小娘子行事稳重,许多事情想得周全,定是要交代吴都官的。”

裴长秀很是怀疑陈九娘行事稳重,之前在长姑县和西山县干的那些事迹,可没有一样稳重。

但精明倒是真的。

当天下午一行人又开始分道扬镳,吴应中他们还是原班人马奔赴春阳,陈皎等人则继续前往大都。

在他们去往大都的途中,另一边的崔珏陪同韩有进在魏县调查。

之前崔珏曾跟他说过魏县的情形,韩有进过来走访当地百姓,结果对王家的口碑一致唾骂,无非是骂他们家草菅人命,霸占田地,官绅勾结等语。

韩有进有些无语,之后二人又去了一趟王家。

王家虽憎恨陈九娘,但对崔珏的印象还行。这回崔珏特别会做人,给机会让韩有进跟王家人单独相处。

趁着空档,他去衙门见了一回张寿珂,问起他上任后县里的情况。

张寿珂是被他忽悠来的,忍不住抱怨牛马生活。

崔珏抿嘴笑,端起茶盏道:“先前我跟韩监察走访过,百姓都对你这位父母官夸赞,说你甚好说话,比前头那位好。”

张寿珂拱手道:“托崔别驾的福,这破差事下官不知得干到猴年马月。”

崔珏无耻道:“活到什么岁数就干到什么岁数罢。”顿了顿,“张县令总得多替你的后辈想一想,日后他们也得在州府里谋出路不是?”

张寿珂:“……”

这丑陋的嘴脸!

崔珏意味深长道:“为官者,需得自个儿先吃饱饭才行,这世道哪能黑白分明呢,若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有闲心去管他人。”

张寿珂没有答话,崔珏理了理宽大的袖口,“这边的士绅可收敛些了?”

张寿珂点头,“被陈九娘整治过,安分老实许多。”

崔珏:“你若遇到什么难处,尽管与我说,等会儿我还得去应付王家的事。”

张寿珂皱眉道:“此事若未处理好,恐留后患,毕竟十郡都要清理。”

崔珏:“无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看一步。”

两人就县里的琐事议了议,王家那边也大吐苦水,王震秋提及陈九娘,无不恨得牙痒。

韩有进先前受了贿赂,又见过当地百姓对王家的态度,只想和稀泥了事,说道:

“这便是你们王家行事疏忽,现在州府里有王家的不少案底,若真要较真,提到司隶校尉那儿去,他淮安王也是有说法的。”

王震秋闭嘴。

韩有进无奈道:“朝廷知晓你们家的情形,差韩某走了这趟,我总得回去交差,王老爷子想要怎么处置陈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