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252)

方孝宣打趣道:“吴都官这是枯木逢春,朝廷七十岁致仕,看你这情形,还得继续干下去呐。”

吴应中:“命苦哟。”说罢看向他们那群年轻人,“还是你们运气好,日后的前程不可估量。”

文远和道:“都说这乱世生不逢时,如今看来,乱世也有机会。”

方孝宣接茬儿道:“这就叫绝处逢生。”

说罢众人皆笑了起来。

他们的心情无比高兴,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因为腐败的朝廷已经被赶下台,等待他们的将是属于他们这代人的新生。

炎炎夏日,蝉鸣声声。

原本想对朝廷动刀的朱州得知惠州捷足先登后,懊恼不已。现在说什么也已经晚了,州府大多数人还是不想动兵。

因为打仗不仅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讨到好。

两州暂且僵持。

待吴应中等人入到京城,世家大族已经被诛杀得差不多了。京中百姓无不震惊,因为往日换皇帝但绝不会换世族,现在是皇帝和世族都换了个底儿朝天!

这完全不按套路来。

之前那帮惠州兵还说什么清君侧,结果连天子都懒得立了。陈氏皇族虽没被杀,但全都被圈禁起来,跟圈里养的猪差不多,随时会宰。

在那些血腥杀戮中,陈皎彻底体验了一把掌握生杀大权的快乐。她蓬勃的权欲心得到了满足,无比贪恋这种主宰他人命运的滋味。

权力,会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有时候她会在宫里看天子玉玺,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以前曾在博物馆见过那玩意儿,如今拿着这枚代表着封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玉玺时,心里头有点飘。

女皇武则天都能拿,为什么她就不能拿?

冰冷的玉玺上不知沾染着多少人的鲜血,它就是一块石头,然而无数人为它痴迷,为它疯狂。

陈皎把它物归原位,背着手在大殿里走了一圈。

地板被擦得锃光瓦亮,尽管南方的百姓穷得叮当响,但京中的皇宫和世家们的府邸仍旧豪横奢华。

这些由民脂民膏堆积起来的宏伟建筑无不彰显出帝王威仪,哪怕它早已日落西山。

崔珏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大殿门口,当时陈皎东摸摸西摸摸,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崔珏盯着她看了好半晌,才道:“九娘喜欢这里吗?”

听到他的声音,陈皎回头,答道:“不喜欢,太过空旷,阴森森的,还死过许多人。”

崔珏嗤鼻,“你撒谎。”

陈皎没有吭声。

崔珏缓缓走进大殿,说道:“你这般野心上进的人,怎么可能不爱荣华?若说你不爱红妆,我是信的,但不爱宫里头的权势,我不信。”

陈皎淡淡道:“崔郎君话太多。”

崔珏缓缓朝她走去,用蛊惑的语气问:“你方才可摸过玉玺?”

陈皎:“不过是一块石头。”

崔珏失笑,“口是心非。”说罢附到她耳边,低声道,“待你父亲进京,那块石头就是他的了,而他手里的石头,以后自会传给底下的儿子们。”

陈皎斜睨他,没有吭声。

崔珏轻嗅她身上的脂粉气息,轻言细语道:“我相信你是不会心甘情愿双手奉上的。”

陈皎后退两步,神情有些冷。

她非常清楚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便再无资格能从便宜爹手里获得些什么。他可以许给她食邑,头衔赐封,金银财宝,唯独家业不可。

她更明白,不论是陈贤树还是陈贤戎,就算她斗夸了大房和二房,还有三房五房这些,毕竟便宜爹的儿子多得很。

她不能跟那些兄长们窝里斗,得外放出去。因为放出去意味着兵权也会给予一部分,哪怕很小的一部分,都是她立足的筹码。

她得不停地打,不停地扩张,把周边所有不安定因素彻底铲除,只为迎接一场内斗。

要么成为命运的主人,手握玉玺,夺下陈家的家业。

要么死。

忽听外头传来谢必宗的声音,说吴应中他们进京了。陈皎看了崔珏一眼,自顾离去。

崔珏背着手站在大殿里,脑中不禁冒出一个念头来,如果哪天陈九娘反了她老子,天下人又当如何看她?

他似乎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当初她为何要去魏县了,以她目前累积下来的口碑,想来惠州的百姓们也没什么反应。

毕竟,她曾那般诚挚地为他们请过命。

与吴应中一行人久别重逢,气氛热络欢愉。方孝宣一进京就去找他的四叔了,当方世林听到他过来时非常高兴。

方孝宣父亲是老大,已经去世了,他上头有三位姐姐,长房只有他一位男丁。

方月笙把他带在身边照料,处处亲力亲为教导,如今能独当一面委实难得。

方世林许久没见过这个侄子,不由得感慨,“好些年未见,阿齐出落得愈发仪表堂堂了。”

方孝宣道:“这回走得匆忙,未来得及给四叔捎些家乡味来。”

方世林笑眯眯拍他的脸,怜爱道:“你小子倒是有孝心,什么时候待这边的局势稳定了,也把你大父接过来。”

方孝宣:“那敢情好。”

他甚少在京中,方世林引着他去见同族兄弟姐妹们。

另一边的吴应中同陈皎说起地方上的情况,他对朝廷里的事务有点怵,陈皎道:“咱们都是一帮草台班子,摸着石头过河,没有那些世族我就不信朝廷还转不动了。”

众人皆笑了起来,崔珏道:“现在的朝廷朝纲不振,需得重新清理,吴都官就把它当成大一点的惠州便是。”

吴应中忙道:“那可使不得,京里头跟地方上还是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