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话同人)[封神]就你叫杨戬啊(56)+番外

作者: 昭廓 阅读记录

敖闰包容地任由杨戬牵着她走,眸中清莹透亮,开口道:“是小朋友。”

那天他们在那户百姓家躲避了好久的雨,用麻布擦干头发,待雨停后帮助他们种了些小麦。敖闰在离开时告诉杨戬,有事就去商营找她,但杨戬好像只听见了后五个字。

去商营找她。

敖闰有事没事就能听见一只小苍蝇在她耳边嗡嗡,“敖闰敖闰,我是杨戬。”

偶尔他会变成小青蛙,告诉她道:“敖闰,我把哪吒和天化救出去了,你只当不知。”

后来土行孙被他下山的师父惧留孙收拾了,乖乖去西岐效忠姜子牙。土行孙还不服地表示邓九公说过把女儿嫁给他。惧留孙掐指一算,人家确实没说过,又给土行孙收拾一顿。

失去土行孙后,商营隐隐有败势。姜子牙派大夫散宜生做说客,成功把邓九公及邓婵玉一家说服,使他们归顺西岐。

那时兵将混乱,敖闰按辔徐行,望见在人群彼端等她的杨戬。

敖闰又想到他偷偷摸摸变化成小动物,围着她转来转去的样子,不由笑起来,自言自语道:“小朋友。”

*

姜子牙对敖闰的到来颇为高兴,未封官职,允她自由出入军中。

杨戬将敖闰的营帐安排在自己的营帐旁,每日清晨他们都能碰面。敖闰伸个懒腰,杨戬活动活动筋骨。

“睡得怎么样?”杨戬整理衣冠,意气风发地问。

“挺好的。”敖闰对于睡眠没有过高的要求,她无论在哪里都能亥时准点入梦。

敖闰无聊时,会跟着杨戬同去押运粮草。

杨戬驾马驱车,她和哮天躺在车厢上望天。哮天一开始对她有些忌惮,后面慢慢熟悉起来,就喜欢蜷缩在她身边。一人一狗叼着稻草,好不惬意。

哪吒和天化哥俩对敖闰和邓婵玉不服,但他们都是少年心性,不记仇,在找机会切磋几回后,就放下了恩怨。

他们常常聚一圈,在篝火上烤肉吃。金吒打节拍,杨戬吹埙,敖闰弹琴,木吒放歌,哪吒舞枪,天化和雷震子叫好。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冀州侯苏护的征西大军又到了。

敖闰认识冀州侯苏护,但她更熟悉苏护的女儿苏妲己。

苏氏拥有九尾狐血脉,苏妲己是这一代狐族之首。

然而苏妲己不爱成仙,只爱人间权势。她入仕商朝,成为商王的大祭司。

敖闰并不懂她的追求,有时候看见她身披通鬼神之服,站在万民中央,震撼的同时还有些疑惑。

这样难道比做逍遥散仙还快乐吗?

妲己是这样说的。

“仙有什么意思?清心寡欲,自得其乐。神也无趣,封神榜上八部正神就那几位,其余都是默默无闻。”

“敖闰,你不懂,因为你不是真正的龙王。如果你像你的兄弟们那样呼风唤雨、麾下有万千水族,想必就能理解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了。”

“所以我说你的兄弟们真的很幸运,不用争个头破血流,就是有权有势的一方神王。他们当然对你不错,当然愿意帮你做饭、找人之类的小忙。但是如果你说你要离开冀州,你看他们还愿意吗?”

--------------------

明晚双更。

第42章

关于洞察人心的能力,敖闰远不如妲己。

因此敖闰并不明白,为何冀州侯苏护不顾远在朝歌的女儿,选择归顺西岐。

商王派来的元帅几度变换,不变的是杨戬始终在她身边。

他会在战场上毫不留情地斩杀敌将,也会为她捧来温热的餐食,然后静静地望着她回营帐。

西岐有灾厄时,龙吉公主顺理成章地出现,挽救了全城,留在了周营。她看得出杨戬望向敖闰的眼神不算清白,但她自己和洪锦的孽缘还没理清楚,只能对敖闰的事闭口不谈。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就到了帝辛三十五年。

杨戬一大早就等在敖闰的营帐外。

敖闰掀开粗布帘子,就看见他背对她持刀而立,姿态像是挺拔的门神。

杨戬身穿银白色战甲,双肩、手臂甚至是修长的手指都覆盖得严严实实。战甲上刻有繁复的玲珑花,衬得杨戬威严稳重,展现出不近人情的漠然来。

他听见声响,回头露出了头盔下束在额间的头巾和清俊的脸。

敖闰有些新奇地打量杨戬,摸摸他肩甲上的团花纹,神色惊艳又不是特别惊艳。

杨戬勾唇,愉悦地问:“怎么样?”

敖闰下意识回答:“好看,就是太素了。”

杨戬出乎意料地张开双臂,低头观察自己:“素吗?”

这可是他在城里最好的铁匠铺里定制的。

敖闰一本正经地应声,按照她的审美道:“你应该穿黄金甲。”

杨戬失笑。

是了,敖闰喜欢亮澄澄的颜色,送他的生辰礼也是鹅黄袍。

杨戬自如地揽住她的背,走几步意识到自己的甲胄可能会硌到她,又松开手笑道:“下次穿金色。今日登台拜将,你我同去观礼。”

“是在岐山将台吗?我前几日看见了,将台有三层,确实气派。”敖闰回忆起散步时发现的景象。

“正是。此台为姜师叔所筑,武王将在这里拜姜师叔为大将军,敬告皇天后土、山川河渎之神。”杨戬仔细为她解释。

他们离开营地,只见仪仗浩荡地排了七十多里,旗帜从城内摆到岐山。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全都互相搀扶着看热闹。人群中露出几颗道士的丸子头,是杨戬的师弟们在随波逐流。

敖闰喜欢热闹,跟着杨戬慢慢向前挤。一个老汉撞过来,即将挨到杨戬时让敖闰隔开了,她的声音淹没在嘈杂里:“杨戬,你的甲胄容易磕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