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我死后男主追悔莫及(253)
他侧过身来,请他们进去。
“先前暮觉很早就和我提过这事,我正好分管学籍档案,拟起文件来十分方便。”冯广厦从书柜上抽出几页纸来,“林小姐,你瞧瞧。”
“要是学籍没什么错误,在末尾签上名字,便可以了。”
“这么简单吗?”朝笙微愕。
冯广厦推了推鼻梁上的小圆眼镜,解释道:“当然。毕竟你曾经有青英大学的学籍。”
其实要办理好完整的手续,需要费相当大的工夫,但冯广厦欠了周暮觉太多人情,有机会偿还一下,便做得格外妥帖尽心。
朝笙低头,仔细去核对自己的资料了。
周暮觉将一把椅子推到了她身后:“坐着看吧。”又道,“我与广厦有事情要谈,可否等我一会?”
朝笙扬了扬手中的纸张,道:“没关系,那我正好仔细些看。”
冯广厦听着这俩人的对话,客气中居然还有几分亲昵。
稀奇。
他望向周暮觉,青年略略点头,示意他出去谈。
二人去了走廊,偶有学生路过,俱都和朝笙一般,态度恭敬的称了声“冯老师”。
周暮觉睨他一眼:“长衫马褂,十分可靠。”
冯广厦摆了摆手:“如今当了教师,自然要端着点。”
话是这么说,眼中却浮现出怀念。
第183章 黑莲花与君子(12)
“刚出国念书那会儿,只想着脱掉封建古国的外衣,换上最新的西装。”
“初到法国,看什么都新鲜,觉得新世界可真好。”冯广厦望着这座并不算很大的校园。
在华国,青英大学已算是顶尖的高等学府,学科综合,但和西欧的那些学校,仍没有足够的可比性。
在这个停滞发展多年的国家,似乎什么都刚重新起步,什么都需要人去探索。
“闲话不多说。”冯广厦心里存着事,道,“雁峰的出版社在北平似乎遇到了麻烦,文葭已带着出版社的一部分原稿往南京去了。”
文葭是冯广厦的妻子,协助李雁峰出版社的翻译工作。
“总理都辞职了,北平的时局也稳定不了太久。”
“是这样。”圆框眼镜的后头,冯广厦眼带忧虑。
“他的出版社立在东交民巷旁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东交民巷是列强的使馆区。
周暮觉略略思索,道:“我先前在北平,生意做得尚可。你让他若有麻烦,直接去支行找人协助,不要强撑着。”
这群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青年,四散于广阔的国土,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文葭得了金陵女中的聘书,正好借此机会带着书稿去南京。只是雁峰在北平坚持了那么久,不是说舍便能舍的。”
“我明白。”周暮觉道,“但目光还要再看长远些。”
“学生时代,以为光凭一腔热血便可成事。”冯广厦叹息,“待到回了国,才发现一切都很不容易。”
“慢慢来,总会好的。”周暮觉终于露出笑来。
这一年是民国九年。
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在这片土地上兴起,新的革命思想指导着各种学社的成立,湘土之南,战争已有前兆。繁华如梦的海市,自北平归乡的青年风尘仆仆,继承了赫赫有名的通海银行,辍学了的年轻女子,捧着书再次回到了学堂。
长江两岸,不同派系的军阀为了“帝制”或“共和”对峙,国土南北,由一个青年牵头的新铁路即将要通航。
风云迭起的年代,个人的力量伟大也渺小,却终将随着浩荡的历史洪流,汇作壮阔的海洋。
但这一刻,春风吹过白石红砖的校园,新的时代才写下序章的第一行。
前路如何,谁也无法料到。
冯广厦笑着拍了拍周暮觉的肩膀:“当然当然。”
周暮觉微微颔首,又道:“她还烦请你在学校费心些。”
青年声音一顿,觉得在学校里称她为“太太”有些不合宜。
冯广厦点头,又状若无意道:“你的这位‘长辈’——以前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美人。匆匆结了婚,很叫人扼腕叹息。”
他没有提及,林朝笙出名的并非只有美貌,还有风流轻佻的性情,先前念书时,有几个男学生因她而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最后闹到教务处。
青年闻言,淡声道:“背后论人,不算君子所为。”
果然,他并不知道。
但人总会变的,冯广厦心想,既然已经做了周家的长辈,以前的事情便也不必再提。
他连连作揖,道:“哎,是我失言。”
两人是认识了五六年的至交,一番玩笑,就此揭过。
朝笙轻敲了下门,而后探出身来:“资料我核对完啦。”
冯广厦问:“字签好了吗?”
她点点头,便见这青年笑道:“那便可以了。”
“今天麻烦冯老师了。”
“不碍事。”冯广厦见这二人打算离去,往前走道,“我送送你们。”
“现在正值阳春三月,校园里风光很不错,挺适合随意走走看看。”
周暮觉以眼神询问朝笙,见她亦无勉强之意,这才应下了冯广厦的相送。
冯广厦自然注意到了,不由得暗想,周暮觉与这半道多出的“长辈”关系倒很是不错。
*
此后,朝笙便多了一个继续学业的任务,并不用整日闷在家中。
早晨送了周家的两位主人出门,阿柳在家与丫头婆子们闲磕牙。
“现下太太也忙起来了,家里显得空荡荡的。”阿柳喜欢操心,一时间还不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