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帐春深(161)
沈家儿郎,没有一个是孬种。
他因为不愿回忆三年前的事,连追封没给他们,沈毅一句不满的话都没有,时至今日,依旧是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连沈若锦到了御前,都要被治罪了也不提他当初被敌军生擒之事。
这祖孙俩一脉相承。
都是忠义之人。
况且,沈若锦已经嫁做人妇,以秦琅的相貌手段日后定能把她迷得团团转,安心待在后宅里。
沈毅年迈,又重伤至此,眼看着没几年活头了。
如今若是降罪于沈家祖孙,必然会让人诟病,说他元嵩刻薄寡恩,恩将仇报。
那么多百姓都在看着,等着沈家祖孙的结果。
皇帝更不愿意被杨万雄那样的人揣摩到心思,李相自以为了解他,他这次偏不让人猜中。
殿上众臣都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安静了下来。
秦琅和沈若锦都知道,结果马上要揭晓了。
众大臣凝神屏息,沈老将军背后都冒出了冷汗。
说不紧张是假的。
帝王心,海底针。
谁也不知道元嵩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殿外风声如狂,雨落倾盆。
元嵩道:“沈毅守境有功,封为安西王。沈若锦巾帼不让须眉,功可抵过,封为平西郡主。所有为国战死的沈家儿郎,通通追封!”
沈若锦和阿公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情绪。
两人齐齐行礼道:“叩谢皇上隆恩。”
李相党像是吃了败仗一样,灰头土脸。
李相一直自认为是最了解皇帝的人,但这次他完全猜错了,也做错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再次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清流党则齐齐称颂道:“皇上英明!”
几个皇子见大局已定,立马出来说加赐黄金万两,扩大沈家府邸等等,给沈家祖孙卖个好。
沈若锦来者不拒。
这些都是沈家儿郎们应得的。
最后,元嵩把目光落在了秦琅身上,“还有你,秦琅,假意状告发妻,实则是殿前护妻,真以为朕看不出吗?”
“皇上英明。”秦琅也不装了,“正因皇恩浩荡,我才心存侥幸,下次不会了。”
下次一定换别的招数。
“还有下次?”元嵩看着秦琅,沉声道:“你既然这么有能耐,今年就下场科考,朕倒要看看你如此巧思,能中第几名!若是没中,你看朕怎么罚你!”
“啊?”
秦琅还想再说什么。
这巧思跟科考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他都四年没去国子监上学了,已然忘记了先生和同窗姓甚名谁,长什么样子。
科考要考什么也全然忘了。
这怎么考?
元嵩已经起身,拂袖而去,“退朝!”
“退朝——”
大内监高声喊道。
几个清流大臣上前来,把沈老将军扶回轮椅上,低声说:“恭喜安西王,贺喜安西王,苦尽甘来。”
“沈家儿郎们得到皇上追封,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安西王要节哀,好好将养身子。”
还不忘夸夸沈若锦:“沈家有女如此,安西王好福气啊!”
秦琅则把沈若锦扶了起来,解下大袖外衣披在她身上,顺手接过了二舅舅的牌位双手捧着,低声同她说:“你成了平西郡主,以后我就是郡马爷了。”
沈若锦跪得腿都麻了,心弦一直紧绷着,看似面色镇定,其实后背全是冷汗。
直到秦琅故意逗她才稍稍松了些许,沈若锦不知道他是怎么敢去敲登闻鼓的,身体虽冷,但一看到秦小王爷,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暖流。
沈若锦轻声道:“郡马爷,我们回家吧。”
“好。”秦琅抬手轻轻抹去她脸上的雨水,“我们回家。”
第138章 沈家的儿郎们,回家了!
这一天,尘封已久的沈府大门再次打开。
尘灰簌簌落下,霉气扑面而来,蛛网杂草遍布庭院间,已然是久无人迹的模样。
举着白幡、挽联的百姓见沈家祖孙平安出宫回到了沈府,立马一拥而上,“我来帮忙锄草!”
“我会补屋顶!”
“我干活麻利得很,做洒扫庭院这事一个能顶三个!”
这些人也不等沈家祖孙拒绝,乌泱泱地一片人冲进沈府,撸起袖子就是干。
“多谢、多谢诸位!”
沈老将军眼中饱含热泪,抱拳谢过大家。
秦琅回头吩咐隐卫去取些现银来,京中百姓愿意帮着清扫沈府是好事,但不能让人白做事。
“是。”隐卫应声而去。
沈若锦把舅舅的牌位递给阿公,从棺材里拿了一件相对来说最为完整的旧衣,飞身跃上屋顶,朝着西疆的方向,一声声地呼唤:“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沈家的儿郎们,回家了!”
沈老将军抱着儿子的牌位,领着儿媳与秦琅,还有一众沈家旧人迈入沈府大门。
自告奋勇帮着清扫沈府的百姓已经把前堂的桌椅都擦了一遍,来不及找扫帚麻布的直接脱下衣衫拿来扫蛛网尘灰,忙中有序,很快就摆上了香案,他们端着牌位进去就可以按顺序拜访。
沈家祖孙带回京城的那口薄棺,也有人帮着抬了进来。
沈若锦在屋檐上冒着风雨,招魂复魄,一一喊过舅舅和兄长们的名字,原本那件旧衣是要盖在死者的尸骨上的。
可他们的尸骨全都留在了万英山。
沈若锦一一喊过他们的名字后,跃下屋檐,把手上的旧衣盖在那口薄棺上。
做完这一切,她仿佛耗尽了力气般,踉跄着往前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