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624)

作者: 我也曾是村花 阅读记录

听说学习成绩很好,小姑娘活泼可爱,自信又大方,一看就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是一般家庭能养出来的孩子。

小姑娘名字叫王心怡,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布灵布灵看人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心都融化了。

她一点儿不认生,很快就和于洋玩到了一起。

帮于洋介绍包厢里的摆设,很有作为主人的样子。做为小姐姐,也很会照顾弟弟的感受,丝毫没有富贵家庭子女的娇蛮。

看到孩子们玩的好,陈红和王太太相视一笑,两个女人也低声交流。

王太太是个看着脾气很温和的女人。她的个头不高,大概有一米五七的样子。皮肤白皙,容貌长的很普通,属于融于人群就不容易被发现的人。

但是她的气质特别好,画着淡妆,穿着一身羊绒长裙,只在颈间戴了一条看着不很起眼的白色珍珠项链。

但据陈红这两年对珍珠的了解,王太太的这条项链可不简单,是由六十一颗很珍贵的东珠串成。

东珠是产自东北的冷水珠,一般都没有人工优化的痕迹。全是历经多年自然形成的质地最硬的珍珠,说东珠是有机宝石也毫不过分。

东珠是所有珍珠中唯一能历经几百年,仍然能珠光璀璨的珍珠品种。

只不过日常没有人去佩戴的话,少了人体自然分泌的油脂滋养,珍珠会出现细微的裂隙。也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人老珠黄”的现象。

这一点儿和玉一样,自古就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同样的,真正的好珍珠,越是贴身佩戴,越是光华内敛。

东珠如今已经绝迹了,它是产自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

它虽然透明度较差,但是色泽洁白晶莹透彻,产量极少,四年生的珍珠才能滚圆,达到八年龄的东珠,会越来越圆。

时间越长,会越来越浑圆,也会越来越莹润!

所以在清代被视作贵重之物。

清典中规定,只有宫中才可以支配,王侯大臣也不得随意使用。

且东珠做的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即使是皇子、亲王都没有资格使用。

清律还明确规定了东珠非奉旨不能取,对私自采捕者施以重刑。

受环境影响,东珠的生长极其缓慢,因此凡是采捞过的地方,需要停止十几年或几十年再采捞才能有收获。

而清朝的过度采捕,也直接导致了东珠采捕业的衰落。

东珠,满语为“塔娜”,因为来源于满族的发祥地,在清朝时期,东珠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作为政治身份的象征。

在清代,无论男女都以身上佩戴或镶嵌东珠为荣。

乾隆皇帝甚至公开说过:“东珠王公等冠顶饰之,以多少分等秩,昭宝贵焉!”

第429章 有些事,不是有钱就能解决

而以前,采珠一般在晚上进行,一根竹竿插入水底,采珠人潜水摸河蚌。

在当时采珠是一个高危行业,四月份的东北地区河水刚刚解冻,水寒气温低,保护措施少,所以采珠人采珠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即使没有冻死,也会落下浑身的伤病。

同时又由于是天然野生珍珠,出产量更是十分稀少,往往数船的河蚌也采不出一粒达到标准的珍珠,故有“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的说法。

由于东珠极其稀少,造成价格的高昂,一颗珍珠十两金!

王太太颈间佩戴的这串项链,有六十一颗东珠串成,颗颗晶莹圆润,在灯光下泛着一圈圈淡黄色的光晕,如梦如幻,特别贵气奢华。

在这串东珠光晕的辉映下,王太太的脸庞也温柔淡然,气质如菊。

她的美不在外而在内,古人说的美人在骨不在皮就是她了!

“你就是陈红啊,早听我们家老王提起过你,说你特别独立能干,是我们女性的楷模,我早想见见你了。

可老王整天应酬多,也没抽出空来介绍咱俩认识。

今天见到你,我觉得他误导我了。我还以为你天天出海,会是个强壮的黑美人呢!

没想到你长的这么年轻这么漂亮,和我印象里的渔民可真是有天大的差距。

凭你的好人材,还打啥渔呀?其实你啥也不干,给企业当个形象代言人,也完全能胜任!”

陈红监尴尬一笑:“王太太你太会说笑了,我就是大众脸长相。走在济南街头,十个女人之中,最少有一半和我脸型差不多。

别说当啥企业形象代言人了,就我这样的,在咱酒店门口当迎宾,王总也肯定看不上。”

王太太哈哈大笑,气质一下就变了,原来她骨子里还是个爽朗的济南大妮。

“那他的眼睛白长这么大了,眼大无神,连百万富翁给他当迎宾都看不上,真该关门退休了。”

“王太太在哪工作?你的气质真好!满身的书卷气质,一看就是文化人。

跟我们渔民一看就不一样,王总真厉害,自己干这么大买卖不说,找的对象都是高知人才!”

“哎呦,你太会说话了!别说现在我都老了,满脸褶子,就是年轻的时候,长的不说难看,却也普通的很。

你一说我气质好,就是说我长的一般!我懂!”

两个女人初次见面,也免不了互夸互捧,气氛很是融洽。

王总招呼陈红坐下,竟是开门见山,张嘴就向她要茶叶。

“陈红,你别和你嫂子客气,啥王太太,李太太的,叫嫂子就行!

咱们都是老乡,你现在也回了济南生活。以后离的近便了,咱们两家常来常往,你和你嫂子没事多约着出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