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离婚后我带娃芶着致富了(625)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阅读记录

她现在也不上班了,在家除了接送孩子就是逛街打牌,也没啥事干,在家闲着,有的是时间。

反正你也是看孩子做饭,以后让你嫂子带你多出去聚聚。她闺蜜多,整天这里聚会,那里聚会的,没啥正事吧,在一起玩倒也热闹。

对了,老张给我打电话说,今年的明前茶下来了,你给我捎来几斤呀?

我可跟你说,今年你得多给我点,少了可不够分的。我这边盯着的人多,毕竟狼多肉少,弄不好我自己都要没喝的了。”

陈红也不含糊,直接去储物柜里拿出提包,取出来两斤茶叶递给他。

“王总,咱也不来虚的了,实话实说,今年的明前茶只出了六斤。

我自己留下一斤,我对象那边得留点儿,还得分点给父母长辈和朋友,给你硬挤出来两斤。”

王总很是失望:“今年茶叶产量这么少吗?就这点儿茶叶,我怕是自己都捞不着喝了。

哎!这生意圈子大了,结识的朋友也多了。今年有两位朋友早就等着你这边的茶叶到了,好送给家里的长辈呢!

陈红,你再想想办法呗!不行你自己先别留了,要喝茶,我用别的茶叶跟你换!

你放心,我托人从南方买了一些好茶,自己喝还是能入口的。”

陈红笑了:“王总,说实话,我每年也不少买茶叶喝,南方的绿茶、红茶、花茶都喝过了。

也不知咋回事,喝过了咱老家的山里野茶,再喝外面买的茶,不管贵贱,就是不对口味。

当然了,也可能咱老百姓,所能买到流通到市场上的茶叶,也不是啥最好的茶。

也可能是水土的问题,咱北方人,就是觉得喝咱当地的茶叶更顺口。

每年采到的这点儿茶叶,以前也从来没有卖过,都分给亲戚朋友喝了。

我也从来没拿这当回事,不过这两年,亲戚朋友都盯上了这点茶叶,难不成真是东西越少越稀罕?”

王太太也在旁边搭话:“陈红妹妹,你送的茶叶我也喝过,味道是真好!

咱不说茶叶的形状和炒茶的手法怎么样,单说这茶叶的品种就不一般。

我娘家有位长辈,不说见多识广,也是走南闯北,喝了一辈子茶的人,他对茶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喝过一次你送来的茶,据他老人家说,你家山里的茶树品种不一般,弄不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的什么珍稀名品。

这茶就不能用好不好喝,香不香来定义了,它明显有很强的医疗保健作用。

虽然说没做过研究,分析过茶叶的具体成分含量。但是只喝一泡,对醒脑提神,营养脑神经确是立竿见影的。”

陈红端起茶杯掩饰性的喝了口茶水,故作震惊的瞪大了漆黑的眼睛,

“哎呀妈呀,还有这效果呢,会不会有些夸张了?我也常喝,除了觉得能提神,也没感觉有其他功效啊?

照你们这个说法,我可得让人把山里的野茶树保护好,弄不好,还能向当地政府申请特产保护呢!”

“千万不要!”王总赶紧打断陈红的话,“我说陈红呀,好东西要藏好,关于这几棵野茶树,你谁也别告诉。

更不能报告当地政府,万一当官的出手,说是收归国有,到时候哪里还有咱们的事呀!

别说一年两斤了,一年二两也轮不到咱们手里。你记住,咱是老百姓,再有钱,有些事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PS:

今天年三十,发了这一章,也算是还完今年欠书友们的债了,咱们龙年再见!

在此,我给各位拜年了!

祝各位书友龙年实现财富自由,天天发大财!更祝各位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430章 关系不在多,要能真正交心才行

别说一年两斤了,一年二两也轮不到咱们手里。你记住,咱是老百姓,再有钱,有些事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你想想,不往上说了,光胶东地区,光威海市,这点儿茶叶都流不出来。

毕竟县官不如县管呀!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最后,这茶树会便宜谁,谁也说不好!

陈红,既然茶树是你发现的,老王我给你出个主意。

趁别人没发现,赶紧想办法把山包下来,不如在山里种点儿别的东西掩人耳目。”

陈红故作不在意道:“没这个必要吧?就是长在深山峡谷里的几株野生茶树,会有这么珍贵?”

王总有些年着急:“当然有必要!其实要我说呀,还是应该先看看能不能在山里找找,把茶树培育出一批来,看看和母树上的品质差距怎么样。

如果差距不大的话,那你可发了!到时候把山里弄成茶园,只要保证和母树的品质差不多,这茶叶有多少也不愁卖呀!”

陈红难为情的笑了笑,一句话浇灭了王总的宏伟蓝图,

“王总,去年我就试着你茶树扦插、分根、移植,试了好几种方法,今年一株也没成活。

不仅如此,今年荣城雪灾,还冻死冻伤了一部分茶树,要不然今年的产量也不会这么低。

我也认真寻思过了,这茶叶好喝,说不定也于所生长山谷的恶劣环境和极低气温有关系。

不过这也说明了,我们老家的山里不适合大面积养殖。

这样的话,包山就没必要了!我一个家庭妇女,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弄什么茶园,劳民伤财,回报率不高,不值当。

山里的野茶谁发现谁采。咱也不强求变成咱个人的。”

王总和他太太听了陈红的话,暗自沉吟,这不是说,这茶叶没准头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