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44)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陆柳明白他前面那些话的用意,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黎峰说:“你爹就是我爹,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这件事是不急,你知道我的想法就行。我们过年再好好说。”

陆柳努力想停下哭泣,擦了又有新的泪珠流出来。

他急了,他说:“大峰,怎么办,我待在这儿,眼睛里的水越来越多了。”

黎峰听了笑:“那你让它流一会儿,我给你兜着。”

陆柳就放任眼泪去流,也是怪了,没多时,他就不哭了。

他有一阵子没休息好,哭一场,解了心事,眼睛肿了,感到沉重,想睡了。

他亲亲黎峰的手,抱着蹭蹭,说:“你回来的时候,听说姚夫郎已经生了,跑过来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你不信,以为我是骗你的,好让你安心。大峰,我真的不怕。我刚知道怀双胎的时候,有些怕,我在信上写了。后来就不怕了。你常出门,我也没觉着委屈,想要埋怨你。娘前阵子跟我说,我就当生孩子也是个事业就行了。这是我一年的结果。你待我好,把我放心里,我愿意给你生孩子。”

黎峰把他的手塞到被子里,让他闭眼睡觉。

“我知道你,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陆柳满心满眼都是他,他哪能看不见?

等陆柳睡了,黎峰还在炕边坐了很久。

这一下午的酸情话,让他想了很多。

在陆柳怀孕这一年,他少了陪伴,总在奔波。

这样忙碌是不是最好的选择?黎峰回头想想,重来一回,他还是会走这条路。

不上山,就要奔出一条路。他别无选择。

陆柳给他写了很多信,除却日常分享,还有许多迷茫与思考。他对“不劳而获”是感到惶恐的,他想要做一些事,帮家里干些活,才能心安理得的被照顾。需要家人反复对他说,他现在怀着孩子,这也是一件大事,他值得最好的,才能短暂放心。

他很不安,却说不害怕。黎峰听得很心疼。

怀孕生子和养家糊口都很难,他希望陆柳能懂得,他们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一家人要互相帮扶,各自付出一些,才能让家里红红火火。没谁的付出是微小的、不值一提的。他们都很重要。

黎峰思绪繁多,到桌边,摆出笔墨,研墨写信。

他往来奔波多,没多少空闲练字,认字的进度还不错,有空就会温习。

他用他丑丑的大字,给陆柳留一封信。

今天就不拆了,等他出发去府城的时候再拆。

他要早点走,这样能快点回来,能在陆柳生孩子之前到家,陪在他身边。

第131章 他不是唯一选择

谢岩这次写的家书, 和以前一样,图文并茂。

他去到府学后,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因他写文章时多样尝试, 看书的主要种类没变, 却更加杂,许多书籍他都要拿来看一看,让崔老先生看不懂。

崔老先生看他一个题目百样写,连看数日,终于忍不住, 告诉他考官的喜好很好打听,年年考试之前, 坊间都有人卖消息,也不贵, 省省饭钱罢了,实在不用这样折磨自己。

谢岩说:“我管考官喜欢什么。”

他说完,看见崔老先生好惊讶,后知后觉意识到他说了一句很了不得的话, 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迷人。

对,就是迷人。

陆杨说过,他认真默写藏书的时候很迷人。

谢岩当即把书本文章放下, 盯着崔老先生看了会儿,把他的表情记下来,当时就拿纸笔作画。

他生怕陆杨欣赏不到他的威武姿态, 换了很多角度去画。还用崔老先生的惊讶来衬托。

静室里没有镜子, 难为他能想象出这么多角度的图。

陆杨翻开书信本,跟看故事似的。

往后再翻翻,发现同一个故事, 好多角度,把他逗得笑不停。

多角度画完,后面还画了一幅后续图。

崔老先生拿画去看,听谢岩讲完这画的作用与去处,拿戒尺出来,打了他两下。

谢岩挨打了,心情不改,图画之后,就是长段长段的文字。

他告诉陆杨,虽然他还不明白“好文章”的定义,但他能肯定,他的方向没有错。

事后,崔老先生告诉他,考官的喜好,是一个骗局。每年考举人、考进士的时候,都有很多消息在坊间流传,大多消息甚至不需要花钱就能得到。

很多都是假的、胡编乱造的消息,这会扰乱对手的心,让他们在答卷时心绪不宁。但凡受到一分影响,文章就会少一分可看性。

可惜,崔老先生没有解释所谓的“读书人喜欢好文章”是什么意思,他只说这样学习是可以的,慢一些,稳当些。

谢岩隔了一页,说他刚才吃饭去了,然后继续写后面的,小和尚念经似的,把陆杨跟他说的话叨叨叨写了两页多。

他在后面画了个抱头痛哭的小状元,说他错了。他一听“慢”字,心就急躁起来。

今晚没写文章,只写了信件。他明日就改。

又隔一页,谢岩再续一段。

他哭唧唧,说他真的知道错了,他刚才去了写了一篇文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他不能等明日,他意识到了,他今天就改。

他想要陆杨夸夸他,他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陆杨看到这里,到书桌边研墨,拿了一张纸过来,在上面写了百字夸夸。

画画和写字一样,越丑越要提笔,陆杨平时写字多,画画少,总说想学,看见谢岩的画作更想学,总也没练。

他稍作思考,把谢岩写的“不等明日,今天就改”看了两遍,在后面画了个丑丑的自己和丑丑的谢岩。图画歪扭,看不出意思,总之是陆杨在夸他家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