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445)

作者: 羽春 阅读记录

这次的家书,保持了相同的格式,以饮食起居为记录基础,在特殊场景做额外补充。

谢岩以学舍和静室为主,静室有了几幅画作,再就是学舍。

气温初降,还没特别冷,他能适应,不用出去住。

他找同窗们问过,说冬季太冷了怎么办,府学又不能烧炕,他们怎么过冬。

同窗们说,冷的时候才是寒窗苦读。受不了这个苦,还读什么书啊。

后面接了一行小字,像是谢岩在避人耳目,跟陆杨说悄悄话似的,小小一行字,写着他的吐槽。

谢岩说,他们怎么不冷死。

陆杨笑坏了!

他也在后面接上小小的字:“你说得对!”

书信本一会儿就翻完了。谢岩在最后一页,画了一幅府学的天空。

他从教室出来,抬头看见的。小小的一方天地,他站在那里,犹如井底之蛙。

他配个字:呱。

陆杨意犹未尽,又从头看了一遍。

想念会在心里埋下种子,它大摇大摆地在心间走来走去,挑拣着肥沃的心田,往下扎根。

人注意到它,不当一回事。以为长在心上的种子,越不过胸膛,会永远隔着肚皮,不透露分毫。

这颗种子长大的速度超乎想象,它以爱意为养分,日益强壮。它牢牢在心上扎根,粗粗细细的根将心脏占领。从此一呼一吸,都被掌控。

谢岩太直白、太坦诚,陆杨一点点放下那些难以言说的别扭,跟他细说想念。

他最近在抠墙上的稿纸,这是很怪的行为。

不过是一些废纸罢了,都糊到墙上了,撕下来都是碎末,还在指甲里藏灰。吃力不讨好。可他想撕下来。

在村里时,他们过得不好,那时很匆忙,那样冷的天,他们早出晚归,风里来,雪里去。他没把那里当家。

在铺子里时,前面开门做生意,后面住人。拥挤了些,也不够方便,他感到温暖,却也不能当做是家。

这个小房子是租来的,房主热衷搞群租房,里面的格局乱七八糟,可这是他们的家。

这里有他很多温暖记忆。他们在这里,才能做自己。嬉笑怒骂,都能随意。

是家,他就想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

他拥有的太少了。谢岩说,他们只有他了。

陆杨当时与他玩闹,如今也在信上写:“我只有你们了。”

这世上对他释放善意的人有一些,他当做亲人看待的人也有一些。可这些人都有家,都有考虑。他不是唯一选择。

这封信写完,陆杨放下纸笔,不写了。

十一月里,他要养膘。

家里顿顿有肉,隔天就吃一顿汤,希望谢岩回家的时候,他能养肥一些。

他吃了饭,又往外跑。

说着不忙,事事过心。

黎峰把铺面定下了,赶上年底,寨子里的人有固化思想,想要留在家里过年,陆杨让黎峰催一催,租子都交了,早一天开门,早一天挣钱。

冬季的菜是最贵的,山寨里那么多吃的,这个季节都在挖冬笋,这时不来开铺子,还等到什么时候?

等过完年,百姓兜里的钱都花到别家去了!他看这些人一点都不上进!

铺子里不是以卖菜为主,山菌进店,会作为靠山吃山的铺面经营。一家铺面开张,可以卖菜宣传扬名。这是陆杨的经验。而且卖菜真的大有可为!

再是作坊,作坊要修成个小晒场和仓房。

年底就不用来人了,他请人修缮,来年直接用。

但不论如何,今年一定要把开店的人给他送到县里来。

这家商号他入股了,他到乌家裁缝铺找人定制幌子。

他把自家铺面的幌子拿来了,要照着这个来。山货应有尽有。

定制两面,一面是商号的旗子,现在的旗子是临时制的,很粗糙,不气派。

再是铺面的幌子。铺面用了陆柳取的名字“吃得饱”。

陆杨给定金的时候,稍作思考,说:“铺面的幌子做两面。”

以后弟弟在府城开铺子,还用这个名字。

赶巧,乌老爷子今天在店里看帐。

掌柜的看幌子名,认出他来,请他去茶室坐。

陆杨过来,看乌老爷子的精神头很好,问他:“伯父的身子好了?”

乌老爷子笑呵呵应是:“养了快一年了,好药材吃着,好日子过着,该好了。”

他让人上好茶,跟陆杨说:“听平之说你爱喝毛尖,等明年上了新茶,我让人给你送两包喝喝。”

陆杨不与他客气,问他小马的事。

正好碰见,省得他拿这点事缠着乌平之问不停。

乌老爷子说:“有信儿了,要下个月才能送来。他没报价,我估摸着他会抬价。”

陆杨还没见过坐地起价的,他好奇:“这能抬多高的价?”

乌老爷子凭往年经验来推算,应该会上浮个五到十两银子。

如果遇见别的买主要买,两边抢着要,价格更是说不准。

“他们还会带托儿,真假难辨。你不知这是真要买马还是来抬价的。”

陆杨服了:“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他们生意做得大吗?”

乌老爷子笑道:“无奸不商。”

陆杨也笑了,“算了,等见面再说,我看他有几分奸诈,我来会会他。”

年底了,乌老爷子也要去一趟府城,他要查账。

今年不带乌平之去,他查账就回来,不谈别的生意了,各处打点一番,就回县城,准备过年了。

陆杨问个日子,见他没定下,就说让他跟黎寨的人一起去府城。

年底路上不好走,很多人因为一口吃的落草为寇,多些人随行,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