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29)
去年裕亲王被小舅子请着吃了一次就惊为天人,沾着浓郁的麻酱吃别提多合胃口了。
往年冬日对着一碗一碗蒸肉他都没什么胃口,独独去年猫了一冬长胖了。
就是冬日那青菜吃得人肉疼,冬日的青菜太对了,一小把青菜采买报价一两银子!
今年裕亲王跟玻璃厂订了玻璃,准备秋日在府里花园搭个暖房出来,不求能种多少菜出来,只要冬日能吃上绿叶子就成了。
所以进京后去哪里吃,他二话不说选择聚贤楼。
在聚贤楼附近找了个客栈开房要水洗澡,他丢了十两银子给掌柜,让掌柜帮忙去聚贤楼订两桌席。
畅快地洗去疲惫,换上新衣服,福全这才下楼退房。
八九个随处侍卫两个守在门口,剩下的在楼下候着。
等福全下楼,才汇聚到他身边。
退了房,掌柜招来一小二说给他们带路。
出了客栈,往聚贤楼去的路上,福全发现了正阳大街的变化,大街正中间还是土路,但是两边店铺门口都变成平坦的硬石地面。
他脚踩在上面硬邦邦的,满脸疑惑问:“这种铺地面的料子哪来的?”
他看得出来这绝对不是别的地方搬来的
石板,这么大的一整面石板不可能搬进城,因为通不过城门。
小二一脸骄傲道:“客人您是外地来的吧,这材料是我们京城独有,跟泥沙搅拌就涂抹在地上几日就硬了,铺了这地面是不是干净很多?”
“那路边还设有垃圾桶,我们铺子每月都交卫生费,这费用会雇用一些孤寡老人,这些老人干别的活不行,打扫街道还是可以的,不是我吹牛,我们正阳大街是全京城最干净的街道!”
起先福全忍不住想笑,谁能想到他有朝一日会被人当作外地人,他可是地地道道京城人,在京城出生,京城本地口语都听不出来吗?
但是之后当听到正阳街是京城最干净的街道他有些赞同了。
上次来还是去天坛祭天,那时正阳大街跟京城内其他大街没什么不同,顶多商铺多了些,人多热闹了些。
现在看这平平整整的地面,也不由赞同小二的说法。
“怎么只铺了门口,街上没有铺?”
要是整条路都铺上那可就不得了,他府前怕是都没有这么好的路。
小二笑了一下,“那大街官府不开口谁敢碰呀,又不是乡下,地主搭桥铺路是做善事。”
“咱们也只能管门口这一亩三分地。”
福全倒是意外,一个客栈店小二竟然也有这番见解。
聚贤楼每日客流量很大,特别是二楼包厢想要订还得提前订,所以福全两桌席安排在一楼。
聚贤楼现在可不是去年能比,现在扩大了三倍,光是一楼就摆放了五十张方桌。
就这还供不应求,据说外地商人进京,聚贤楼是必须来的地方,因为聚贤楼的客人商人多,商机也多。
福全和随从坐了两桌,刚入桌就开始上菜,先上的是冷盘,冷盘厨房是常备着的。
然后就有伙计拿了菜单过来让点菜。
福全点了几样招牌菜,天南地北都有,随着聚贤楼扩大,已经不仅限于姑苏菜,听说派人去大江南北请了不少当地有名厨师。
聚贤楼财大气粗,钱财撒出去可是挖到了不少名厨。
这就造福了京城的老饕,这些口味刁的老饕隔三差五来聚贤楼撮一顿,听说还准备写一本美食点评的书。
老饕是哪些人,福全还真认识,全都是八旗老纨绔,玩鸟逗蛐蛐本事一流。
他五弟也差点混在其中。
福全出京前就听这群人志高远大说要出本点评美食的书,还号称要品尝全天下的美食。
福全见几个月过去,这群人还待在京城就知道这个愿望怕是实现不了了。
吃了个七成饱,福全放下了筷子,慢慢品尝后面上的菜。
正吃着突然有人闯进了大堂,一脸兴奋喊道:“正阳门前的狮子又被人打了!”
福全一惊。
整个酒楼一楼也哗然一片,有外地过来的摸不清情况,同行的人热情告知。
一听是告御状,有人满脸惊色,被吓得面目苍白。
这些是外地人,反而住在皇城根下的一个个满脸笑容,摩拳擦掌要去凑热闹。
崔掌柜翻了个白眼,冲身边的伙计道:“看什么看?还不去关门?”
大门被关上,客人顿时不乐意了。
崔掌柜笑呵呵道:“客人们不要着急,我这就派人去打听情况,大家吃吃喝喝,何必去凑那个热闹,等我们聚贤楼伙计来传话不是更好。”
也有硬是要走去凑热闹的,崔掌柜也不拦着,只要结账了,没白吃白喝,谁管你走不走。
这下都知道崔掌柜关门的意思了,这是怕有人跑了不回来了。
一楼有好几百客人,肯定有人不满闹腾,但很快伙计就跑回来了,一通话直接转移了所有人注意力。
“问清朝了,是借了印子钱的告御状,领头的状告安亲王府,说自己女儿被安亲王府的人给抢走了!”
“嚯!”
看戏看到皇亲国戚头上了。
这下连裕亲王都坐不住了。
安亲王是谁?
现任安亲王是岳乐,努尔哈赤的孙子,也就是先帝的堂兄。
岳乐最开始继承的是多罗安郡王爵位,和硕安亲王爵位是实打实靠战功打下来的,他在先帝时还是手握大权的议政大臣。
然而到了本朝地位却出现逆转,直接边缘化。
哪怕之前皇上重新启用了他,也平定了吴三桂,但得到的结果却是被拿走兵权,重掌宗人府而已。